一枝巧贮书窗下 人与花儿分外香

人物简介:

     梁勤璋,男,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1978年参加工作,大学专科学历,现任紫竹院公园园艺队花卉班班长,花卉技师,北京市首批插花艺术家,担任中国插花协会理事、北京市插花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职务。先后荣获北京市青年劳动积极分子、首都劳动奖章、爱国立功标兵等奖项,1994年被国家建设部、人事部授予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记紫竹院公园花卉班班长梁勤璋同志先进事迹

     在梁勤璋师傅的眼中,花儿是有生命的灵性之物,需要像照顾自己的子女一般悉心呵护。三十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平凡的花卉工作岗位上,用心地呵护每一盆娇艳的鲜花,用灵巧的双手将大自然与生活之美完美融合,把一个又一个插花精品变成人们记忆中永恒的珍藏。

刻苦钻研业务   勇挑花卉养护的重担

     1978年,21岁的梁勤璋作为一名插队知识青年来到了紫竹院公园从事花卉养护工作,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磨砺了他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对花卉事业的热爱,造就了他一颗好学上进的心。面对日复一日的养护工作,他没有看作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在学中干、干中学,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力求把每一项工作做的更加完美。为了更好的掌握花卉养护技术,他在虚心向老职工请教技术与手法的同时,把积攒下的工资和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到园艺专业知识的学习上,翻开他的笔记,工整的文字密密麻麻的记满了一整本,而这样的学习心得和笔记更是积攒了满满一大箱。辛勤的耕耘总有丰硕的回报,短短数年时间,他就自修完成了花卉园艺专业课程并接连考取了中、高级工和技师资格,娴熟的花卉养护技术和过硬的绿化知识令他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花卉养护技术骨干,朴实无华的性格和谦虚好学的精神更是赢得了班里职工的一致好评。很快地,他就被职工们推选担任起班长职务。

     角色的转换没有令他停止学习的脚步,1993年局里承办首届北京市菊花节,将栽培塔菊的工作任务交给了紫竹院公园并要求培育的塔菊在国庆期间展出。时间紧、任务重,工作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梁勤璋和他的同事身上,同事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有人提出用晚菊,有人提出用早小菊做接穗,此时的梁勤璋陷入了沉思。以往塔菊使用的都是晚菊品种,而晚菊要到11月份才能开花,时间上肯定是来不及的,若是采用早小菊做接穗,从时间上算又少了一个月的最佳生长期,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面对这一棘手难题,他把自己关进了单位,一连数日没有着家,白天实地动手研究,晚上查阅书籍资料,寻求最佳栽培方法。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身体,家人和同事都不免担心起来,劝他好好休息一下,而他总是一句“没关系,时间要紧”,又一头扎进了夜以继日的研究工作之中。一个星期之后,他提出了花杆上部腹接的方案,经过短期实验,塔菊不仅长势良好,高度比传统的方法还增加了50厘米,更提升了菊花的观赏效果。在当年的菊花节上,由梁勤璋和他的同事们培育的塔菊赢得了市民的赞誉和掌声。

探索花艺精髓   迸发艺术创作的源泉

     工作中的梁勤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布展立体花坛的过程中,他发现五色草色彩占坛整体比重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他大胆地将菊花带蕾扦插进行尝试,经过几年摸索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并以此为契机完成了“早菊和四季菊进行带蕾扦插”这一可行性课题的研究,通过了国家技术鉴定,荣获1994年北京市园林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最令人称道的要数他对插花技艺的探索与研究。“插花是一门艺术科学,它用充满大自然生机、清新优美又极富文化内涵的植物材料进行造型,通过对花卉瞬间的定格,以此来表达特定时期的情思与心态,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提起插花梁师傅总是滔滔不绝。在多年从事花卉研究、培育与养护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插花,由此便痴迷上了这门“秀气”的艺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插花看似简单,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因为它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是要用心来创作花型,用花型来表达心态的一门造型艺术。为此他查阅大量古籍,追溯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探寻与日式、西洋式插花艺术的差异,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并对插花技艺发展提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在《中国花卉园艺》刊物中,他发表了题为《花与容器两相宜》的论文,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六大容器插花知识,即用盘、瓶、缸、碗、筒、篮为容器的插花技巧,六大容器由于使用花器的不同而各具特色。1998年他与同事共同完成了《礼仪插花鉴赏》一书及书中插花作品的创作,1999年他编写的《中国传统插花》成为了阐述中国插花技艺的佳作。几年来,由他撰写的《浅谈公园花卉业发展趋势》、《菊花栽培管理》、《家庭养花与插花》等花卉及插花艺术方面的论文、讲义累计18万余字,相关书籍、报刊、杂志、网页刊载他的插花作品达到100余幅,文章点评更是不计其数。

     刻苦的钻研与实践令他的艺术境界不断提高,而多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和交流,更使他成为业内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亚运会艺术节插花艺术展”中,他的作品《金秋》获得一等奖;1992年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插花艺术展中,作品《百事如意》获三等奖;在同年的洛阳牡丹花会中,作品《夏意》获最佳创意奖;1994年他在昆明第三届中国插花展中荣获百花奖;1999年在昆明世博会上,他的插花作品《遨游太空》获展会银奖,并在2002年中国首届传统插花大赛中荣获金奖。2004年他应邀参加中国青岛第二届国际插花展,并代表北京市现场表演插花技艺,赢得了掌声与赞誉。一系列的荣誉足以证明“插花大师”的头衔名副其实,而一个更大的机遇与挑战也在慢慢地向他靠近。

     2008年初,梁勤璋作为北京市首批插花艺术家被北京奥运花卉配送中心特聘为插花花艺师,负责北京奥运会期间所有比赛项目颁奖用花的前期人员培训和颁奖花束的检查验收工作。接到任务后,他深感工作光荣,责任重大,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完成,他与其他专家一起提早制订出详细规划,7月开始有计划的组织相关人员专项培训,到了8月份,他更是每天早上五点半赶到奥运花卉配送中心,选花材、验质量,带领50名志愿者制作当天用的颁奖花束。奥运会颁奖花束名为“红红火火”,对花束的尺寸有着严格的标准,每束要求高为40厘米、胸径25厘米、手把长度为10厘米,仅准备阶段就包括花材验收、花材整理、入库、花材分配、辅材分配六个环节,每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认真检查,用尺寸表按规定标准逐一丈量,确保每一束手捧用花的质量。一束“红红火火”从制作到成型平均要用20多分钟,一次距离装车配送还有20分钟,正在检查包装的梁勤璋无意间发现花束主花材“中国红”枝长比要求短了5厘米,他立即将这一情况告知现场工作人员,眼看距离装车配送的时间快要到了,现场每一个人的心里都焦急如焚。此时的梁勤璋二话没说,亲自动手重新制作起花束,一束、两束……短短15分钟,一排排靓丽的“红红火火”已静静地躺进了特定的保鲜箱里。有人拿过尺寸表逐一丈量,每支花的长度都与规定要求一致,“短短十五分钟,梁师傅太神了!”、“这双手比尺寸表还准!”现场掌声、赞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随着比赛的日益深入,早起晚归成为了奥运花卉配送中心工作的家常便饭,最忙的时候甚至只能睡4个小时,然而经梁勤璋和他的团队制作完成“红红火火”总能保质保量按时制作完成,日流量最多时达到500余束。高质量的颁奖花束和金镶玉一道,成为舞动奥运赛场的一道靓丽风景。

倾情无私奉献   传播插花技艺的大师

     三十多年来,梁勤璋始终坚守着自己立下一个规定:“严格自己的一言一行,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身为班长的他时时刻刻以身作则,工作中他冲锋在前,挥汗如雨;工作外他带领职工学习专业知识,共同提高业务技能。三十多年来,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他所热爱的花卉事业上,在他的个人词典里找不到“休息”二字,正如他爱人说的:“老梁就是把单位当成家,把家当成旅馆,他的心全扑在他的花上了,让他休息一天比什么都难。”正是在他的激励带动下,花卉班全体职工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出色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工作,曾连续五年被评为先进班组。

     对于成绩,梁勤璋看得很淡,如今已是人到中年的他将更多的心血投入到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中国插花技艺的传播上。2004年,在新世纪首都职业技能大赛中,他主动担任职教赛区及海淀区插花比赛评委;2005年他参加《全国首期高级插花员教师培训班》并取得高级插花教师资格,成为了全国首批高级插花培训教师。2006年,他在北京市第二十五届月季花展中获得插花艺术优秀辅导员奖。由他编写的《插花员培训教材》和《艺术插花》讲义成为了插花初学者入门的必读刊物,经他辅导的500余名学员全部通过了初、中级插花员资格鉴定和考评。在担任插花花艺师期间,为了更加广泛地传播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文化,梁勤璋抽出时间专程前往奥运主新闻中心,面对镜头进展示插花技艺,精湛的表演赢得了各国媒体记者的一片赞誉。

     “插花不仅仅是美化环境、装点环境的装饰品,而且是撷取众花之精华,再现大自然美与生活美,能撩人情思、寄人心曲的花卉艺术品。”如今再次回忆梁勤璋师傅对插花的评价,敬佩之情更是由心而生,他将自己对生活的美好祝福溶于书窗几案之间,用灵巧地双手精心制作出一个又一个的插花精品,一如他在平凡岗位上的不懈追求与默默付出,时而曲径通幽,时而磅礴开阔,人与花儿同时散发出分外的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