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被评为2017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

  王爽,女,198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博士毕业,现任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园艺队。
        王爽同志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精通,专业技术水平高,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责任心强,勤奋敬业;工作业绩突出,成果显著;学风端正、学术诚信、清正廉洁。作为一线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她从一线工作实际出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倡导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多次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并获奖,为颐和园维护植物健康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干。工作九年来,她带领园林青年学习小组的技术人员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履获佳绩,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累计20余篇,承担科研课题10余项;荣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首都绿化美化先进个人、北京公园十杰青年和全国绿化奖章等。
主要事迹
        2008年7月王爽同志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博士毕业,被分配到颐和园园艺队绿化一班虫情预报组担任虫情测报员。城市园林发展越来越多样化,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还真是不少,王爽抓紧时间学习和充电,自学了《中国树木志》、《中国园林害虫》、《中国花经》等30余册专业书籍,拜有经验的老前辈为师,多观察多询问,苦练测报本领。统计测报灯里收集的昆虫,她经常席地而坐,一坐就是一晌。渐渐地她熟知的昆虫种类越来越多,逐步成长为一名专家型虫情测报员。
        从2010年开始,在对颐和园团城湖水源保护地进行本底病虫害调查的基础之上,作为绿化一班副班长,她带领虫情预报组积极探索植物病虫害生态调控技术。2011年水源地全面实施该技术以来,在保持景观完好,有虫不成灾的基础上,当年即减少化学农药570公斤,节省用工260人次;到十二五末水源地农药施用量较十一五末减少95%以上,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在市属公园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所在班组也获得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创新性班组”和“党员先锋岗”的称号。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园林绿化的影响严重。2010年春,王爽针对大雪冰冻极端天气的次生灾害进行了调查,明确冻害是导致当年海棠腐烂病流行直接诱因,筛选出适合公园行业使用的治疗剂三种,并归纳出海棠腐烂病的防治历。针对观赏海棠生长衰弱、枝干病害频发的问题,她在2013-2015年开展了微生态制剂应用效果和使用技术的研究,明确了微生态制剂对西府海棠具有复壮和防病作用,建立了一套针对海棠复壮和防病的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编撰完成了《海棠枝干病害识别与防控技术手册》,并在生产一线得到应用和推广。此项工作荣获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进步二等奖。
        参加工作以来,王爽同志带领虫情测报的技术人员,积累了350余种病虫害和天敌昆虫的监测资料,数千件珍贵标本和数以万计的照片资料。为了让监测技术真正服务于生产,她不断探索颐和园病虫害规范测报的发展方向。2014年初她带领技术人员申报了“北京市林业有害生物市级中心测报点”并于年底通过验收,颐和园成为北京市属公园首家设立市级中心测报点的单位,建立了专门的病理、昆虫实验室,对辖区的测报对象进行系统调查、实时监测和预报。2015年起颐和园市级中心测报点进入试运行,按市、区县林保部门的要求按时完成本地区林业有害生物虫情调查、测报任务,为及时、准确的发布预测预报信息,把握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动态贡献了一份力量。2016年开始至今,她带领市级中心测报点的同志们,利用两年的时间,把有害生物的监测资料着手整理成册,让颐和园的植保人员手头能有自己的工具书,更系统便捷地开展工作。
        九年来,王爽同志带领技术干部申报并获批科研课题共计8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刊源论文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篇,英文论文3篇;获得“北京植物病理学会第五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第十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和“第四届中国园林植物保护高端论坛论文评选一等奖”,并荣获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完成APEC服务接待、颐和园两梅展和盆景展等中国插花布置任务;代表颐和园参加市级以上插花展示活动和技能竞赛并争得荣誉;两次作为颐和园“古典插花”特色项目参加北京市科普周活动并获得好评;创作的插花作品受到北京卫视、新华网等新闻媒体报道,提升了颐和园宫廷插花的社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