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陈晓同志主要事迹



 

        陈晓同志,中共党员,2001年8月进入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工作,从2006年1月起开始主持科研管理科工作。10年来,他始终坚持努力学习、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服务意识、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他以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和与年龄不符的成熟稳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负责和热爱的科研管理(组织课题申请、论证、监督、考核、验收、归档、报奖等)和科普、刊物、全国园林科技信息网相关工作上,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精益求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提升科研所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促进科研所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立足高远,服务支撑,使科研所课题申请和科研条件建设接连取得重大突破。

       他接管科研管理科时,科研所的课题数量不多,来源十分有限,科研条件也很一般。他深知,作为北京园林绿化行业唯一的市属科研院所,科研所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必须立足高远,在课题申请和科研条件建设上有所突破,而科研管理科在服务支撑方面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当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科研所的科研能力在5年内有一个显著的提升。于是他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课题申请和科研条件支持的信息,并主动与有关部门建立联系,加班加点研读相关政策、课题申请指南等,针对科研所实际情况,对有价值内容进行凝练,然后引导符合条件的部门和科研人员进行申报,并组织所学术委员会对技术内容进行认真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自己则对申报书形式进行严格把关,不疏漏任何可能出错的细节。5年来,科研所在课题申请和科研条件建设上接连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首次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标志着科研所已拥有了较高水平的青年领军人才;2010年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标志着科研所的基础研究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年,园林绿化检测中心获得国家计量认证,成为北京园林绿化行业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获得国家计量认证的检测部门;2011年绿化植物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获得北京市科委认定,成为北京园林绿化行业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同年,绿化植物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获得了中央补助地方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资金80万元和北京市财政科研仪器专项经费488万元,目前科研所科研条件已与中央大院大所水平相当。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科研所的公益科研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科研所的快速发展也对公园管理中心打造行业典范、扩大社会影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完善制度,创新驱动,使科研所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为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保证科研课题按时高质量完成和多出高水平成果,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征求和参考多方意见,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人员激励机制。修订了《科研课题半年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使之操作性更强,通过答辩考核和论文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全面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制定了《科研人员年终绩效量化考核办法》,使考核和评价科研人员更加科学、公正、合理,考核结果一目了然,为领导的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修改完善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提高了对课题成果获高层次奖项和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论文等的奖励标准,使科研人员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水平科研成果层出不穷。近5年来,科研所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4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5项,北京市园林绿化科技进步奖9项,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进步奖22项;获国家专利5项;制定各类标准指导书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13个自育植物品种获得北京市良种证。

三、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使科普、刊物、全国园林科技信息网等工作全面开花。

      科研管理科的业务范围很广,除了课题管理外,还包括科普宣传、《北京园林》和《园林科技》两本学术刊物的编辑发行、全国园林科技信息网的日常管理工作等。作为部门负责人,他同样要花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上述工作中。他亲自撰写申报材料,突出展示了科研所的科普特色和能力,使科研所成为了首批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在他的精心策划下,科普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办得有声有色,独具匠心的科普宣传材料也广受市民欢迎。通过严把稿件关,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北京园林》和《园林科技》被国内两大数据库即《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拓宽了刊物的传播途径,大大提高了刊物的影响力。全国园林科技信息网是以各地园林科研院所为主组成的专业化组织,其宗旨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秘书处就设置科研所科研管理科。在他的组织协调下,网员单位越来越多,目前已达70家;每年举办一次的网会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丰富,规模也越来越大,已逐渐成为我国园林界的科技盛会。好不夸张的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凝结着他的辛勤汗水。

四、发挥优势,献计献策,使科研所改革发展工作稳步推进。

      由于他对科研所主体业务熟悉,掌握信息量大,文字能力强,近年来所领导将起草科研所重要规划、报告、方案的任务交付给他。他不辱使命,反复调研,收集资料,集思广益,先后负责起草了《科研所“十一五”发展规划》、《科研所“十二五”发展规划》、每年上报市科委的《公益院所改革与发展综合报告》、《科研所“所”改“院”方案》等,撰写的各种文本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很多都成为了科研所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得到了累计超过1000万元的各种专项经费支持,为科研所改革发展工作稳步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坚持学习,追求卓越,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由于园林绿化涉及的专业知识十分庞杂,而要想开展好科研管理工作必须对各相关学科都有所熟悉。于是他坚持不断学习,利用各种机会虚心向各领域专家请教,及时了解相关学科发展动态,并在职攻读了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丰富了自己的业务知识。在开展科研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园林树木引种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成果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北京市园林绿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他笔耕不辍,先后在《中国园林》、《中国花卉园艺》、《科学技术与工程》、《城市管理与科技》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科普文章10余篇。撰写的《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对策》获得了北京市科协专家建议二等奖;撰写的《北京市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获得了第八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由于他业务知识扎实,外语功底较好,2010年代表公园管理中心参与了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第47届世界大会的外事接待任务,全程陪同中方特邀的10国风景园林师协会主席长达10天的在华活动,确保整个活动圆满顺利,得到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领导和外宾的赞许,为推动风景园林学科多边合作,提升中国风景园林的国际影响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