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科普走进河北河间和邯郸

为贯彻中央“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方案,北京植物园的科普人员跟随北京科普基地联盟大军,先后走进两座历史名城,为近800个孩子开展了一系列植物科普课程。

 

 

河间站

(10.29~11.1)

河间的历史极为悠久,夏商周时期即属九州之一的“冀州”,是清代大学者纪晓岚的家乡。

能够走进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为孩子们开展植物科普工作是件美好的事。10月29日,北京植物园3名科普工作人员同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等8家单位24人一起出发奔向河间。30日、31日两天时间,我们以“秋风中的美丽少女波斯菊”手工课程,先后为河间市第二中学和河间市新华小学近500名学生开展了课程。

 

邯郸站

(11.9~11.12)

邯郸是中国历史名城,宋代称为“大名府”,清代为直隶省第一个省会,是秦王嬴政的出生地,亦是荀子、蔺相如、李牧、魏征等众多历史名人的故乡。

11月9日一大早,北京植物园科普队伍再次出发,跟随着由9家单位39人组成的科普队伍,走进邯郸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邯郸和北京共同的市花月季把两个距离相隔不远的城市,却又没有机会走进的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一手捧着共同市花“月季”,一手拎着秋日满满的“硕果”,带着自然之爱的“种子”,利用2天时间把她们撒播在连城小学和汉光中学之中。通过“走进果实世界”和“共同市花月季”两个活动项目为5个班级近300人开展了科普课程,发放植物园特色植物勋章300个。

11月的邯郸在孩子们快乐的笑声中,让人感觉比北京更温暖,原本准备御寒的羽绒服在孩子们暖暖目光的注视下已成了多余的装备。两天里,9家单位为连城小学18个班级和汉光中学9个班级的孩子轮番上课,从植物到动物,从天文到地理,从人类起源进化到高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孩子们虽然被超负荷知识包裹,但依然在课堂上精神抖擞的随着老师们快速的转动着脑瓜。一堂科学课,再来一次手工互动,课堂各种检测和猝不及防的临堂测试都难不倒求知欲满满的孩子们。这两天我们被孩子激励着如同打了鸡血般想把更多的快乐带给他们。

如果每一次科普旅程都能描绘一个自然教育故事,都会有让人难忘的瞬间,这一次邯郸之行我们被一个孩子暖心的行为戳中了泪点。一个暖暖的二年级小男孩课程结束,追随我们大巴车一直到校门口,透过玻璃窗寻找我们的身影,其他基地同盟们说:植物园伙伴,那个孩子在找你们吧。

回首间,孩子紧紧贴在铁栅栏边上向车内张望着,直到看到我们的脸庞,他稚嫩的小脸上绽放出美丽的笑容,挥着小手和我们道别,那一刻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心的坚定:自然教育路途可以崎岖,信念要坚定,每一位科普工作者都会依靠枝干、抓紧草木、奋勇攀登,不仅要让孩子们“自然享乐”,也要让爱自然的人们“乐享自然”,还要让自己在自然中快乐生活。

时间喜欢捉弄我们,感觉长时她却很短暂,这一年的北京科普基地优秀教育活动津冀行结束啦,但我们科普依然在路上!

科普路上总是被感动,让每一位科普工作者累并快乐着。初冬来临时温暖我们的小男孩,还有给予我们洪亮声音“老师辛苦啦!”的每一位学生,希望你们能给在植物的陪伴下,感知二十四节气的魅力,在阳光陪伴中,看四季变化,享受童年快乐时光,走好每一步人生路。

HI,每一位从事自然教育的伙伴,在路上如果你也经常被暖到,请让我们互相勉励,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