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遍芳塘
在北京植物园的南湖内,大片的芡实仿佛还眷恋着夏天,碧绿的圆叶贴水而展,形似“鸡头”的果实钻出水面,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之下,形成一道优美景观。
芡实(Euryale ferox),别称鸡头米、雁头、鸡头果、黄实等。原产东亚,在中国,北到黑龙江,南至海南岛,都有分布。生长在池塘里,湖泊中,在江浙一带和两广地区更是普遍栽培。野生的芡实浑身带刺,毛茸茸,看上去很像一个好斗的公鸡头,这一类常被称为北芡或者刺芡;而栽培的芡实刺少,有时候光溜溜的,从水面探出,就像一只只从水中探头来的绿头鸭,这类芡实常被称为南芡或者苏芡。
芡实曾经是我国古代先民主要的淀粉来源。对考古感兴趣的朋友,一定听说过浙江的几个著名遗址,即:杭州市萧山的跨湖桥遗址、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在这几个地方的考古中都发现了芡实,说明在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把芡实当作抵挡饥饿的重要食物。
北京植物园内栽植植物仅用于景观欣赏,请大家文明游览,不要攀爬、采摘、食用任何植物,共同营造良好游园氛围,感谢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