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营养和栽培技术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11月4日-6日,园林植物营养和栽培技术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植物园召开。北京植物园园长贺然、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执行主任王英伟、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处处长宋利培出席会议并致辞。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指导,北京植物园、北京市花卉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会议以“精准栽培新技术.节约园林新理念”为主题,通过学术报告和专题讨论的形式,将精准化园林栽培技术渗入到园林绿化管理中,旨在提高城市园林管理水平,建设北京节约型园林城市。

特邀外籍苗圃专家Clinton J. Bottenberg,首都绿化委员会杨志华处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兰再平,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杨秀珍,北京植物园高工熊德平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来自黑龙江、辽宁、南京等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园林绿化公司和各公园等近40家单位140余位人士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特邀外籍苗圃专家Clinton J.Bottenberg(美国)就“Application of Drip Irrigation in Orchard and Nursery Management”进行专题报告,分4小节分别介绍了滴灌历史及技术,现代滴灌技术、用途及应用,滴灌系统的规划与安装,施肥、施药。最后进行了滴灌技术展望。他指出随着滴灌技术的进步,作物种植业在节水和降低农药、化肥施用上已被惠及,并将继续改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兰再平就“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专题报告。兰再平研究员详细介绍了人工林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及其技术优势,并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生态修复、生态景观与城市园林养护、经济林培育、用材林培育、绿化大苗培育的应用情况。

北京市植物园高级工程师熊德平就“古树大树复壮技术”进行专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古树复壮实例、大树复壮实例、引根原理、引根控根效果、树洞修复、功能性乡土地被景观恢复提升等几方面。并对下一步继续开展的北京10大古树和中国最美的85株古树的跟踪与复壮技术进行工作展望。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杨秀珍就“花卉养分吸收特点与施肥”进行专题报告。杨秀珍副教授介绍了植物对营养的吸收特性,不同花卉对N营养水平、N营养形态的反应,切花和盆花的养分吸收特性及施肥模式。她指出因花卉的品种或者品系的不同,养分吸收特性有很大差异,要想达到高品质生产,需要进行细致的施肥管理措施,精准施肥。

首都绿化委员会杨志华处长就“园林绿化养护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专题报告。杨志华处长将30多年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经验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分享。介绍了树木浇水,树木修剪,杂树清理,杨柳飞絮,防寒防盐,落叶缓扫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个人想法。

11月6日,“北京城市主要园林植物智能水肥一体化研发”课题组10余人陪同美国滴灌专家Cliton.J.Bottenberg一同参观了位于北京大兴区的“杨树精准水肥调控技术及其智能化”示范基地和位于北京植物园顺义基地的“主要园林植物智能水肥一体化栽培基地”。课题组人员与专家就智能水肥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讨论。Cliton.J.Bottenberg专家对两个基地的栽培示范给予肯定,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