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特磐的玉振之声

 姑洗碧玉特磬,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属国家二级文物,

和田玉制,呈钝角矩形。

    我国古乐分十二律,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xiǎn】,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阴阳各六,奇数各阳律称为,偶数各阴律称为,合称律吕,是十二律的又称。中和韶乐配置的特磬,必须按照随月用律的规定使用,即在不同的月份使用不同的乐律律高。十一月用黄钟律,十二月(腊月)大吕律,正月太簇律,二月夹钟律,三月姑洗律,四月仲吕律,五月蕤【ruí】宾律,六月林钟律,七月夷则律,八月南吕律,九月无射律,十月应钟律。由于祭天大典在十一月举行,因此在演奏中和韶乐时要以黄钟律的高度为其基准音高。

    该特磬为第五姑洗律,姑洗律在朝会、燕享中和韶乐中三月使用,先农坛祭祀时中和韶乐用姑洗特磬。 

 

磬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

片状石制劳动工具,

在早期先民的乐舞活动中,

用以击节伴奏。

周代以来,用于雅乐。

 

    磬是一种我国古代的石制打击乐器,通常悬挂在架子(古称簨【sǔn】簴【)上演奏,演奏时用木锤敲击,可发出悦耳动听的鸣响。磬拥有非常古朴的造型和精美的外观。按照它的悬挂方式,可分为特磬和编磬两种。单独悬挂不编序列的,称为特磬;16枚一组,按乐律序列悬挂于一架簨簴的,为编磬。中和韶乐有三种:朝会中和韶乐、宴享中和韶乐、祭祀中和韶乐,前面两种是按月用律,祭祀中和韶乐是按处所用律,都要使用特磬和编磬。

    一套特磬应十二律。因此有12只,均独立悬挂演奏,使用时按律单独陈设,位于编磬之西。大小厚薄不同,依大小厚薄设计音高,大而薄则音低,小而厚则音高。磬体长边称鼓,短边称股。法天则地,股二鼓三,即制磬乃取法于天地自然的法则,形成股二鼓三比例的尺度。《周礼·考工记》载: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为一,股为二,鼓为三。此后历代制磬皆有定律。乾隆朝添配的特磬亦遵循周礼制作,以鼓博为基数一,股长为博长度的二倍,鼓长为三倍。十二律各磬又以黄钟特磬的鼓、股长度及厚度为基准,长度依次递减,厚度依次递增。

    特磬在中和韶乐中用于歌词收韵止乐。作乐时,每唱一句歌词之后,击特磬一声,以收玉振之韵,然后再进行下一句的歌唱。

    磬体长边称鼓,短边称股。在特磬的鼓、股相交处钻有圆孔,孔周火焰纹。磬孔结黄绒紃悬挂于簨簴上。簨簴,即悬挂的木架,其横梁称簨,两侧的立柱称簴。磬架簨2根、簴2根,簴下有趺。趺上周围有垣,雕山水形纹,垣内雕白羽朱喙的卧凫,两簴贯凫背入趺。上簨两端雕凤首,凤口各衔5枚五彩流苏,下垂至趺。簨脊立金凤1只,衔五彩流苏。下簨附有垂钩以悬磬。簨上有业(业为覆在横木上的装饰物,刻如锯齿形),绘五彩云凤。

 

    在特磬的两面均有镌刻金字篆文铭文,铭文左右均饰以描金云龙纹,下来就来看看吧。

 

在磬正面正中镌金字篆文清高宗御制铭:

      子舆有言,金声玉振,一虡无双,九成递进。准今酌古,既制镈钟,磬不可阙,条理始终。和阗我疆,玉山是矗,依度采取,以命磬叔。审音协律,咸备中和,泗滨同拊,其质则过。图经所传,浮岳泾水,谁诚见之,鸣球允此。法天则地,股二鼓三,依我绎如,兽舞鸾鬖。考乐惟时,乾禧祖德,翼翼绳承,抚是万国。益凛保泰,敢或伐功,敬识岁吉,辛巳乾隆。

    乾隆御制



在背面镌本律磬名及制成时间,金字篆文:

        “特磬第五姑洗  大清乾隆二十有六年岁在辛巳冬十一月乙未朔越九日癸卯琢成。

 

拓展阅读:

    明代中和韶乐乐器中不设特磬。清初乐器编制悉仿明代,而镈钟、特磬的编制虽历代乐志均有记载,唯明代空缺,清无可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江西临江府出土了周代镈钟,又恰逢清廷平定准、回两部,出土镈钟被认为是瑞应,历来王者功成而作乐,得此镈钟,乾隆皇帝欣喜万分,命乐部仿铸,镈钟整套十二圜,以应十二律,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制成。金声必兼玉振,镈钟已有,而特磬未备。于是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大臣奏请添造特磬,与镈钟俪配,以备中和之盛。并请采和田美玉,琢为特磬,较过去所用灵璧石磬更胜一筹。至此,特磬之制也随镈钟的产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诏定。以和田玉制特磬,用章条理。十一月朔日(初一)始工,经九日在癸卯日琢成。在御制铭文中对这批特磬的由来有明确的的记述。在中和韶乐编制中添配镈钟、特磬,中和韶乐乐器规制得以完备。乾隆皇帝在当年冬至祭天御制诗的告白中,自诩玉振金声集大成,镈钟、特磬的添置使国器备全,代表国运昌隆,让他颇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