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蚊”非彼“蚊”——摇蚊科普

春回大地,颐和园昆明湖中的精灵们似往年一般赴约而至。空中成团飞舞的小黑虫到底是什么?它与高冷唯美的天鹅、撞胸求偶的鷉同时出现在颐和园早春这幅绘了300年而未完的时空画卷中,是机缘巧合?还是暗藏玄机?让我们来揭晓答案!它们是摇蚊,是昆虫纲双翅目摇蚊科昆虫的统称。

摇蚊成虫.JPG

摇蚊成虫

您不要惊慌,此“蚊”非彼“蚊”,摇蚊的英文名为No biting midges”,也就是“不咬人的蚊子”,它们的成虫口器退化,几乎不取食,多数种类仅能存活几天。但它们和近邻蚊子一样对二氧化碳、热和汗水十分敏感,能在一定距离内感知到恒温哺乳动物的存在,且具有追踪这些动物的本能,所以当您运动行走时,它们就会在您身边或头顶上空成团飞舞。

昆虫学家们称这种在空中集群飞舞的行为为“婚飞”。摇蚊的“婚飞”,实际上是雄蚊通过群飞来招引雌蚊,并最终在飞舞中完成交尾,这是摇蚊种群繁衍的必须行为,即使没有人类活动,它们也会在树木、房屋、物体的上面、侧面、近旁处“婚飞”,“婚飞”群体由数百、数千,以至数万个摇蚊个体组成。

摇蚊成虫1~北京林业大学李颖超拍摄.jpg

那么,既然婚飞的摇蚊追人、烦人、吓唬人,我们为什么不能除之而后快呢?这是因为摇蚊的幼虫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它们中的大多数存活于水底的淤泥中,寿命长达数月,是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重要角色。

首先,它们作为初级消费者主要以水底有机物碎屑为食,还可以吞食藻类,尤其是蓝藻和绿藻,由于它们种类多、分布广、密度大,故摄食量相当可观,是净化水质的好帮手;其次,摇蚊的幼虫其实就是养鱼喂鱼的红虫,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是次级消费者——鱼类的优质天然饵料,既能满足幼鱼的营养需求,又能被水体底层的鲤、鲫等成鱼摄取;最后,鱼类的丰富势必会吸引终极消费者——鸟类的到来。这样,藻—虫—鱼—鸟,再加上分解者,完整的食物链成就了昆明湖曾经完美的生态平衡。有清漪园时期的《清高宗御制诗集》中的多篇为证,如“绿生湖水面,黄重柳梢头。暖气飞轻蠓,春波集野鸥”。这里的“蠓”即为摇蚊,说明在当时,蠓飞是可以与春波野鸥、绿水黄柳、鸟语花香的早春美景融为一体的。虫鸟共飞绝非机缘巧合,而是暗藏玄机!

991701279.jpg

颐和园摇蚊的防治方法

近十几年来,诸多原因造成颐和园内摇蚊数量增多,给前来踏青的游客带来不悦,颐和园一直在积极努力地探寻解决办法,但因颐和园被列入第一批北京市湿地名录,更是北京市一级水源保护区,且园内古桥古建众多,故不能大面积应用化学方法来防治停栖于湖岸桥体处的摇蚊成虫,更不能向水体中肆意投放药剂来杀灭摇蚊幼虫。2018年至今,颐和园结合科研课题,对春季扰民的摇蚊种类进行了生态习性方面的研究,总结了环境因素对其大量发生的影响。在保首都一方净水、护遗产古建平安的前提下,颐和园不断钻研生物防治技术,并持续通过色板、灯诱等绿色措施降低摇蚊对游客游览的影响。

色板诱杀.JPG

色板诱杀

安装光源诱捕器.jpg

安装光源诱捕器

在一个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每种生物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请您和我们一起努力,保护野生水生动物,共同抵制野钓捕捞等不文明行为!保护鱼类既能低碳环保地防控摇蚊,又能吸引更多的鸟类来昆明湖栖息驻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愿颐和园能永远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向游客普及摇蚊知识.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