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千年雅乐”的当家人 ----记天坛神乐署雅乐中心主任王玲

王玲,天坛神乐署雅乐中心主任,在天坛公园工作已经十八个年头。这十八年里,她经历了从讲解员到管理者的角色转换,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天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管理工作的带头人,她以忘我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职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带领着职工,创下一个又一个优异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信任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多次荣获了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所带领的部门也获得了全国巾帼标兵岗、全国青年文明号、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王玲创新工作室”等称号,2014年获得首都劳动奖章。

执着于文化传承 “十年磨一剑”

王玲自己说:我十年只做了一件事。这件事就是挖掘整理恢复了消失近百年的“中和韶乐”,这古老的音乐源自周代,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可惜由于历史原因,被称作华夏正声的“中和韶乐”消失了。

2001年,天坛公园对用于明清两代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神乐署修缮工程全面启动;2002年岁末年初,王玲走进神乐署,为让千年雅乐重现殿堂,她投入到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中,与此同时,神乐署正式向游人开放;2006年1月,王玲带领一支由神乐署年轻讲解员组成的表演队,开始向游人展示中和韶乐;2006年12月,天坛公园神乐署的中和韶乐入选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不仅是北京奥运会感动世界的一年,也是神乐署“千年雅乐”精彩腾跃的一年。那一年,王玲创办了神乐署“中和韶乐”工作室,之后,她带领员工进一步研究、制作乐器,搜集整理古曲,举办 “坛乐清音”主题音乐会,让消沉百余年的中和韶乐在中外游客面前重展姿容。2011年,王玲创建的工作室被命名为北京市惟一的“文化创新工作室”;2013年,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传统音乐节上,她带领雅乐团团员,首次进入中国音乐学院的演播厅,参加学术讨论,同台湾、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雅乐团体以及龚琳娜等国内音乐家、专业音乐院校同台演出,并在神乐署内举办了“清代中和韶乐专场展示活动”,与来自世界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雅乐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相互观摩,相互交流,探讨雅乐的传承和发展途径,填补了国内研究清代雅乐领域的空白,得到了业界的好评与关注。2014年,她带领雅乐团21名成员远赴法国演出“天坛神乐之旅——中国宫廷音乐会”,让中国祭祀礼乐首次走出国门,让海外观众深度了解中国古乐的魅力,了解北京、了解天坛。

 李光曦、刘秉义等著名老艺术家在观摩神乐署雅乐团“坛乐清音”专场音乐会后,用了几个没想到来表达他们兴奋的心情:“没想到在公园里还有这样一支年轻队伍在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还传承的这么好,没想到大家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这么真实透彻,还学习的这么好,没想到今天在天坛神乐署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中国的传统音乐,使自己的身心得到了一次彻底的净化!为天坛80后、90后的年轻人,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人所做的工作而感到震撼!”

勤奋学习,在古代典籍上“悠游”的小丫头成为了专家

王玲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如今聊到天坛、聊到神乐署,她如数家珍。但2001年她刚开始接触神乐署时,她发现原本熟悉的天坛一时间变得有些陌生。“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好像都用不上了,有种有劲儿却使不出来的感觉。”怎么办?经过思考,王玲决定看书,尽快让自己进入工作状态。于是,每天下午5点,同事们都下班后,她就一个人窝在办公室里,与满屋子的书籍为伴。几年的时间中,她几乎翻遍了《清史稿》《清会典》《律吕正义后编》等有关天坛的所有书籍和资料。

2008年王玲主持开展了《中和韶乐与天坛文化发展关系》和《天坛公园讲解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9年来,共研究、整理、撰写资料数十万字,整理挖掘明清两朝祭祀、朝会、宴飨的皇家音乐古曲30余首。按照古籍研究制作恢复几近失传乐器“篪”,设计形成了“坛乐清音”品牌主题音乐会展示模式,将中和韶乐八音乐器完整的在舞台上呈现。其中翻译舞蹈图谱的工作,王玲可谓花费大量心思,舞蹈图谱首先从《律吕正义》后编中一点一点整理出来。然后,再找一个舞蹈基础较好的演员,按照图谱摆出各种动作,用相机把每个动作都照下来和古籍图谱一一比对,由于古籍中纪录的图是静止的,她多次请教专业舞蹈老师解决动作之间的衔接问题,最终确定后,再教给所有的舞蹈演员。经过反复修改终于将典籍上静止的图谱变成为舞台上的生动的舞蹈形象,让广大的游客真正的领略到了什么是礼乐歌舞为一体的中华礼乐文化,如今,到神乐署观看中和韶乐,已经成为游客、学生、家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必修课。

她始终认为学习是一种修行,知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通过不懈地学习,她考取了副高职称,撰写的《文化创新树品牌观念创新建平台—关于天坛公园建立创新工作时的调查与思考》一文荣获北京市工会系统优秀调查研究成果三等奖。《中和韶乐与天坛文化发展关系》课题论文获得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进步一等奖。以《浅议中和韶乐在天坛神乐署的传承和发展》为题,在中国音乐学院雅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做专题发言。她不仅注重自我学习,她还结合青年职工特点,利用网络建立“微博信箱”、“空中学堂”,建立“以赛代训、以赛促训”的培训考核机制,创新神乐署讲解展示互动体验为一体的文化服务模式,使职工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而今,已获得首都劳动奖章的王玲,在前进道路上步伐没有放缓。她始终认为,不断学习与不断实践,是人生不可间断的修行,知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勤于钻研“王玲创新工作室”得到市领导首肯

王玲钻研雅乐,越学越被吸引。由于北方气候干燥,中和韶乐如用传统竹制乐器笛、排箫等,容易开裂,需要经常修复。于是,王玲就召集团员们反复研究、反复探索。工作室操作间内小车床、小刨床、钳工工作台、喷漆设备等一应俱全。从选材、切割、打磨,到上漆、描金、彩绘、雕刻、搭配流苏,再到打孔、定音……各个环节都是流水作业,所有工序全部都是王玲与团员们手工制作完成,如说彩绘、金葵花纹、金云龙戏珠纹,都是通过查询历史典籍,按照清代乐器的规制进行绘制的,就连装饰的五彩流苏也绝不马虎,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清代乐器的原貌。在自制古乐器的过程中,王玲感到自己在一部尘封已久、突然焕发光彩的古代典籍上畅游,她很享受这一过程。2013年,王玲创建的“工作室”用PPR材质成功改制了“箫”、“笛”和濒临失传的乐器“篪”。2012年在北京市总工会的创新成果展上,时任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在观看了王玲工作室的现场展示后,给与了高度的肯定。

千年雅乐首次走出国门

2014年5月,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王玲带领她的雅乐团第一次走出国门,赴法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四场演出、十天的天坛文化图片展以及古乐器互动体验等多项活动吸引了来法国各地的热情观众,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为观看演出,有的外国友人不惜驱车数百公里。神乐署职工研究、制作的中和韶乐乐器“篪”,作为礼物送给了中国驻法大使翟隽先生、大家亲手制作的乐器,作为礼物和友谊的象征,也送给了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法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丽芙城堡永久珍藏。

古老的中和韶乐走出国门,代表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着友谊的信息,完成着历史赋予的使命,这在天坛历史上是首次,在中和韶乐的历史上也是首次。对于传承了千年的中和韶乐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翟隽大使在开幕式的讲话中给与了这样的评价: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古老的欧洲城堡演奏具有600年历史的中国神乐,这既是一次音乐和建筑的碰撞,更是一场中法文化的对话。欧洲时报、法国电视台等十几家境外媒体进行了报导。此次交流活动让法国、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赢得了“无与伦比”“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等高度评价。

在法国期间,王玲作为雅乐团的业务核心要完成很多工作。她不仅在演出中担任总编导还担任主持人的角色,一边要和法方沟通的工作各个环节,一边还要组织排练演出、安排团员的各种工作和生活。无论在乐器安装、舞台搭建、音响调试等各方面工作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到住处。由于北京与巴黎时差六小时,要赶在北京这边上班前把信息写好,发回。让国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出访动态,让家里人安心、放心。安排好其它同志休息后,她还要进行总结并向北京报告每天的工作情况,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志休息,她就到外面的餐厅写。

丰碑无语,行胜于言,18年来,王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对传承民族精神、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让天坛见证了她的成长蜕变。未来的路很长,她还会脚踏实地地走下去,迎接新的挑战,战胜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