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园林 无悔青春

奉献园林  无悔青春
                            ——记刘琳同志“十杰”评选事迹材料

 

        刘琳,女,33岁,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导游专业。现任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筹备办宣传教育部副主任。1999年我到颐和园从事导游讲解工作,2005年被评为园林杯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岗位服务能手,2007年被授予北京市“微笑服务大使”称号,2008年2月担任颐和园导游服务中心副主任,2012年6月借调到中国园林博物馆筹建办运行策划部工作。
        中国园林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是2013年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一大亮点工程,也是中国园林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建设中国园林博物馆是几代园林人的共同愿望和梦想。能够为园博馆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亲身参与工作服务于此,我在感到无比荣耀的同时也深感压力,但我怀着对园林文化的热爱和对这份工作的使命感,用辛勤的汗水和拼搏的精神投入到园博馆的工作中。
        园博馆筹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内容,我还来不及适应和调整,就迅速的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我虚心向筹建初期就借调来的同事们请教,在干中学、学中干,我跟随领导和同事先后走访国博、首博、天文、科技、汽博、抗战等博物馆,广泛调研学习,撰写调研报告,认真思考总结,借鉴创新,编写运行管理、服务接待、讲解培训,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等多项方案,以及人员、设备可研市场调研材料,并有针对性的草拟各项服务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20余种,以及各项服务记录量化表格10余种,为开馆运行工作奠定基础。
        为保证开馆后服务接待工作运行顺利,在中心各级领导和市属各公园的关心支持下,2013年1月29日(此时距离开馆只有100余天),来自市属11家公园的60名借调讲解员和30名社招讲解员组成了服务人员队伍,在良乡园林学校开始了培训工作。馆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过问每一处细节安排,我凭借多年的讲解工作经验,多次请教建设、展陈部门同事,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和学习计划,反复与专家老师沟通协调。由于掌握内容多,加之现有情况不具体,很多学员出现了畏难情绪,为确保培训进度的顺利推进,根据人员现状,我采取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分目标的培训法,并与授课老师沟通,因才施教。同时充当心理辅导员的角色,与大家分享经验心得,帮助学员解决困难。为确保开馆后服务接待工作顺利运行,我每天自驾车往返于城区与房山良乡之间,一边确保培训质量解疑答惑,一边与建设、展陈工作人员及专家沟通,及时掌握工程进展和最新信息,广泛搜集讲解素材,带领讲解骨干力量对几十万字的讲解培训材料进行浓缩提炼,并针对不同级别的来宾和不同参观时间,制定相应的参观路线,并编写出贵宾接待讲解词,大家常常工作加班到深夜。开馆前的冲刺阶段,我和讲解员们多次深入尘土飞扬、机器轰隆的工地现场,进入还在布展的展厅里核对讲解内容、确认位置、路线,了解展陈布局,组织讲解员到北京各大博物馆和中央党校学习讲解、会务礼仪知识,回来后组织大家反复练习、考核、演练。
        有时,园博馆筹建办的工作人员们相互开玩笑的说:“咱们都是五加二,白加黑呀!”意思就是五天工作日加上周末,从白天忙到黑天。作为一位女儿、妻子、妈妈,我不是称职的,母亲腔隙性脑梗、孩子生病我没请过一天假,自己生病也是吃点药对付,家里的事都扔给了丈夫,唯一的放松就是自驾车上下班的路上,由于家远,我经常在堵车的时候“眯瞪”着了,在后面司机不停按喇叭声中才惊醒……
        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园博馆5.18开馆以及2013第九届园博会期间的各类讲解接待任务,会务及总台服务、室内展园管理等各项工作,凭借多年在一线服务岗位上积累的工作经验,我带领大家以“让观众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为目标,把握服务接待工作重点和难点,找准切入点,组织新老讲解员以“传、帮、带”的形式,共同学习钻研业务知识,交流服务心得,不断推出贴心服务、创新服务、延伸服务,实现安全、服务“零事故”,得到各级领导和来宾、观众的一致好评。
         园博会后,园博馆独立开放运行,处在筹备阶段的博物馆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等待着更多的园林人的参与,奉献力量,挥洒青春!我所在的园博馆宣教部承担着博物馆公共教育、文化活动、新闻宣传、讲解服务等多项职责,从活动策划、文化创意、宣传推广、观众组织等每一个环节都亲身参与,始终把“创新进取、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埋头骨干上,为观众奉上一道又一道的“文化大餐”。我深知基层工作由于工作对象的特定性及工作环境的艰巨性与复杂性,需要工作人员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园林博物馆开馆即将一周年,这对于一个国家级的专题博物馆来说只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如何更好地宣传园博馆、更好地实现园博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是我思考的最多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个工作目标,我一直在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和同事们一道为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发展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