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骨青春梦

“焦”骨青春梦
 ——记焦鹏同志“十杰”评选事迹材料

 

        焦鹏,来自北京市植物园养护队牡丹班的一名普通技术员。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最初在植保中心负责清查美国白蛾网幕,一年后年正式分配到牡丹园养牡丹。无论做什么工作,焦鹏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执着精神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一个20多岁小伙子难得拥有的品质,这种精神尤其表现在养牡丹上。焦鹏的师傅总说他和牡丹有缘,因为在武则天火烧牡丹后它有了另一个名字: 焦骨牡丹。
        焦鹏不太健谈,总喜欢埋头干事情,因为这样,他觉得干起事情更专注、更有效率。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焦鹏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他庆幸自己在学习牡丹的道路上能遇到好师父;在班组中能遇到友善的同事;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得到了领导的信任与支持。这让本是园林学校毕业又是学习物业管理专业的焦鹏变的更加自信。焦鹏把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归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他称为“初识”。因为在刚接触牡丹的时候,他认为年轻人的想法很简单,觉得就是吃苦流汗,卖点力气,就可以把牡丹养好,但一年下来,他觉得牡丹的种植没有那么简单,真正要把它养好还需要跟着师傅一点一滴从最基础开始学。首先,就要从牡丹品种的识别开始,牡丹又叫“二十日花”,周期性明显,单株花期仅一周左右的时间,并且花开时游客量大,干扰多。牡丹花本身不耐晒,早晚识别是最佳时机。焦鹏抓住了这一点,观察的内容从花型到花色,每天早起不到六点半就来到单位,晚上要到7点以后才下班回家,13个小时的上班时间,真正识别牡丹的时间只有早晚加起来的4个小时。牡丹花开败了,他便从观叶开始学习,从叶脉到叶柄,有时候,遇到两个品种极其相似的,他会把上班路途的时间也挤出来,直接住在单位,直到发现相似品种之间的那细微差异。正因如此,焦鹏的办公室里洗漱用品一应俱全,就如同是他的第二个家。焦鹏的眼睛仿佛变成了显微镜,牡丹身上的任何元素在他这双微眼中被无限放大;牡丹的任何细微之处被牢牢的映在了焦鹏的大脑皮层中。他在品种识别上每年都能有新的进步,他已经从观花识别转为观叶识别,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近两百个品种特征。
        接下来,就到了焦鹏的第二个阶段“笃行”。这个时候,他渐渐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和技术水平,2013-2014年园内对珍贵的欧美品种牡丹进行了嫁接繁殖工作,如Leda、Cherry pie、Black Panther、Ariadne,这些品种都是发枝能力弱、生长非常慢的珍贵品种。若想成功扩繁,就要抓住每年“秋分”前后的最佳时期进行嫁接。在嫁接工作中有一环节是麻绳捆扎,要求麻绳很细,捆扎的很紧,才能确保成活率。由于反复的勒紧、摩擦,焦鹏的食指已经出现肿胀,甚至勒出了口子,流出血,虽然不能够再用食指进行捆扎作业,但为了能在最佳时间完成嫁接工作,他先后用中指和小拇指代替食指进行捆扎。由于天气干燥,焦鹏手指上的伤口开裂、愈合、开裂、再愈合。经过焦鹏的努力,这些珍贵的欧美品系牡丹成功在植物园扩繁20余个品种,300余株。虽然受了皮肉之苦,但焦鹏觉得所有付出的,所牺牲的都是值得的。
        焦鹏的这种执着,有时会引来旁人的不理解,但他总是这样劝慰自己:“这力气用完了,睡个觉就都回来了,但这时间一过去,是用任何方法也挽回不了的。”当然,焦鹏除了在识别牡丹品种及栽植技术上下功夫外,他还通过阅览群书来汲取更多的知识,《园林树木1200种》、《中国牡丹品种图志》等等,都是闲暇时间认真研读的书籍。只有中专学历的他,通过自学完成大专、大本的学业,除此以外,他与天坛公园、圆明园、西山森林公园等兄弟单位进行交流。这种种历练让原本内向的焦鹏更加外向了,特别是通过北京电视台以及海淀新闻中心的几次采访,一说到牡丹他便滔滔不绝,想倾尽所有把牡丹园的建设成果告诉大家。
        焦鹏对牡丹的喜爱如痴如醉,这也就是他所说的第三个阶段——“传承”。焦鹏有个梦想,那就是提升牡丹园科学化、规范化、细致化的养护管理工作,将牡丹园建设成具有世界水平的专类园。为此,他细心规划牡丹栽植调整工作,为完善北京市植物园中国牡丹品种群,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逐步实现专业化和规范化贡献了一份力量。他曾到洛阳、菏泽、四川丹景山进行学习及引种工作,在近几年,焦鹏参与规划了牡丹专类园的多个展区,先后建成了欧美牡丹展区和江南牡丹展区。现园内收集有中国四大牡丹品种群,及欧美牡丹品系和日本牡丹品系,使游人能够在植物园看到世界各地的珍奇名贵牡丹。由于牡丹园的土壤中石块较多,不宜存水、存肥,这对牡丹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重新换土又面临了巨大的工程,焦鹏看在眼里、急在心中。焦鹏反复对牡丹品种进行筛选,对土壤进行分析,最后他通过对展区进行补充栽植、替换及局部换土工作的工作,使展区的整体观赏效果得到了巩固和提升,不仅延迟了牡丹园的花期,而且与芍药的花期首尾相接,大大满足了游人赏花的需要。随着牡丹园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媒介和游人的关注与认可。
        今年,北京植物园举办了首届牡丹文化节,这是对牡丹知识以及文化的最好诠释。焦鹏也发生了转变,他既是一名牡丹养护管理者,又是一名牡丹专类园的规划建设者,现在他还是一名牡丹文化的传播者。现在的焦鹏如同插花的花泥,对涉及牡丹领域的任何知识都是渴望的。牡丹的历史,典故,传统,新优品种的培育等等,都会让这位年轻人继续成长。
        焦鹏对牡丹的痴迷,对牡丹事业的执着,对牡丹养护岗位的热爱都是源于他对青春忘我的追逐。让我们一起学习焦鹏,把握好这短暂的青春时光。青春——不荒废、不虚度,让公园青年携手迎接我们的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