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天坛斋宫丨绽东方花魂 添世界传奇
初夏向着仲夏而去,暖热的暑气也越发盛了起来。而占尽了这枝头好颜色的绮丽月季,正将这绿意盎然的夏日衬得缤纷。一向清净静谧的天坛斋宫,也为这妍美多姿的长春花所簇拥着。在群芳之中,有一款月季名为“恩钿女士”,它正是为了纪念被誉为“月季夫人”的蒋恩钿女士,这位一生痴迷于月季的花卉专家,凭借着一腔热爱与执着,照亮了中国月季事业发展的道路,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刚刚起步的天坛月季栽培事业亟待人才,而毕业于清华大学西语系的蒋恩钿一向对月季多有研究,1959年,她自美归国后受聘为北京市园林局的月季顾问,以一双柔弱肩臂,担起了天坛月季的传薪之担。
蒋恩钿与月季
从1959年到1966年的这七年,在这片被历史烟尘笼罩的古院中,蒋恩钿在泛黄的典籍里考证出“世界月季原产中国”的真相,为500多种月季正名分类,让蒙尘的东方花魂重绽光华。
在天坛斋宫之中曾有一间小屋,其中条件简陋,只有简单的几件家具,那是当年为了让蒋恩钿能够日常在北京安心研究月季,天坛公园为其提供的宿舍。
斋宫内蒋恩钿居住地旧照
原天坛公园副园长徐志长回忆那段时光,“斋宫里没有自来水,蒋恩钿每天需要从斋宫走出去很远打水。但是蒋恩钿从来不嫌弃抱怨,而是一心扑在研究月季上。”
月季扦插繁殖、月季露地栽植越冬……在蒋恩钿的指导下,伴随着一桩桩实验的成功,天坛公园解决了自根苗木不易大量繁殖的难题和月季在北京地区难以露地越冬的问题,为北京地区建立大型月季园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天坛的月季养殖业。
1963年,在蒋恩钿与天坛匠人的共同努力下,天坛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月季园。开园时盛况空前,朱德、陈毅、郭沫若等都曾多次光临。陈毅还当众赞誉蒋恩钿,并冠之以“月季夫人”的雅号,对她为中国月季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给予充分肯定。
在蒋恩钿女士的帮助下,许多城市都专门派人来到天坛引进月季品种,她在天坛培养的月季专家们还到全国各处传授月季养殖培育经验,天坛月季至此名满天下。
祈年殿与天坛月季
2008年,世界月季联合会将法国梅昂培育的优秀明红色新品种命名为“恩钿女士”,以如此浪漫的方式,向这位在古斋中改写月季史的女性致敬。如今,以“恩钿”命名的月季园在各地矗立,如同一座座活的丰碑,绽放着东方女性以花为笔、在世界园艺史上挥毫泼墨的传奇。
今年正值蒋恩钿女士去世五十周年,斯人已逝,但那些香飘世界的“恩钿女士”,早已超越植物的范畴,成为文化自信的符号。正如斋宫的红墙历经六百年风雨,依然端肃庄严,蒋恩钿留下的遗赠依然在一代代天坛人手中薪火相传,将中国月季的芬芳吹拂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