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公园鸟类多样性及其保护
北京城市公园鸟类多样性及其保护
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是世界级超大城市,同时,北京市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北京动物学会、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发布的《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北京市有鸟类493种,其鸟类多样性在世界首都城市的排名位居前三名,仅次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539种),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495种)相当。
公园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独特的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公园为城市鸟类提供食物、水和隐蔽等基本生境要素,鸟类多样性则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深入了解北京市城市公园鸟类多样性特点,发挥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颐和园、天坛公园、玉渊潭公园、国家植物园(北园)和北京动物园等5家市属公园,共计开展鸟类调查340次,总计850小时,累计调查样线长度1700公里,参加人员1360人次,主要为项目组成员、观鸟爱好者和自然之友、北京观鸟会等民间观鸟组织。
▲颐和园风景,崔多英摄影
在5家市属公园记录到
鸟类共计19目56科147属252种
占北京市鸟类种数(493种)的51.12%
其中颐和园143种,天坛公园142种,玉渊潭公园164种,国家植物园(北园)119种,北京动物园103种。[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喜鹊(Pica pica)、灰喜鹊(Cyanopica cyana)是优势种,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是常见种。留鸟66种,占本次调查鸟类种数的26.19%;夏候鸟55种,占21.83%;冬候鸟27种,占10.71%;旅鸟103种,占40.87%;迷鸟1种,占0.40%。食虫鸟类(C-I:食虫食肉鸟;F-I:食果食虫鸟;I:食虫鸟;G-I:食谷食虫鸟)156种,占本次调查鸟类种数的61.90%。按地理分布型划分,古北型158种,占62.70%;东洋型30种,占11.90%;广布型64种,占25.40%,可以看出古北型占绝对优势,符合北京市属公园所在古北界的地理位置。
▲小太平鸟采食金银忍冬果实,崔多英摄影
▲普通翠鸟在城市公园水域安家,崔多英摄影
调查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为青头潜鸭(Aythya baeri)、秃鹫(Aegypius monachus)、乌雕(Clanga clanga)、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猎隼(Falco cherrug)、大鸨(Otis tarda)、黑鹳(Ciconia nigra)、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5种,为鸳鸯(Aix galericulata)、燕隼(Falco subbuteo)、红喉歌鸲(Calliope calliope)、云雀(Alauda arvensis)等,北京市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种,北京市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2种。结果表明,北京城市公园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载体。
▲市公园柿树上的果实,在冬季为灰喜鹊等鸟类提供食物,崔多英摄影
北京动物园调查发现的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和国家植物园(北园)发现的蓝额红尾鸲(Phoenicuropsis frontalis)为北京市新纪录鸟种。调查还发现,燕隼(Falco subbuteo)、赤腹鹰(Accipiter soloensis)等分别在玉渊潭公园和天坛公园成功繁殖后代,猛禽在生态系统中处于食物链顶端,顶级掠食性鸟类在市属公园安家落户,标志市属公园具备健康完备的生态系统。
▲蓝额红尾鸲,雄鸟,徐永春摄影
▲领雀嘴鹎,付艳华拍摄
▲燕隼在玉渊潭公园成功繁殖,余凤忠摄影
根据统筹课题研究结果
我们提出了
北京城市公园鸟类保护管理建议:
1.环境异质性营造,在公园中营造大面积多树种阔叶林,增加环境异质性,提高鸟类群落多样性。
2.栽种食源植物,在城市公园提升改造过程中适度“留野”,在城市公园内部保留一部分荒野地,为鸟类提供适宜栖息地。
3.植被垂直结构及边缘效应,注重乔、灌、草合理配置和多种生境的镶嵌关系,提高鸟类群落多样性。
4.科学管护园林景观生态系统,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以生物/生态防治为主,减少农药使用量。
▲北京动物园观鸟,崔多英摄影
▲天坛公园观鸟,金衡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