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座曹雪芹纪念馆在北京植物园建成
1963年,文化部在故宫举办“曹雪芹逝世200年纪念会”,文化界、红学界的一些著名专家、学者根据“曹雪芹当年在香山脚下黄叶村著书”的观点,萌发出建立一座曹雪芹纪念馆的想法。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吴世昌、吴恩裕以及作家老舍,均在香山脚下寻觅曹雪芹的足迹。家住四王府附近的居民张永海根据祖辈传说在《北京日报》撰文指出:“曹雪芹住的地点在四王府的西边,地藏沟口左边靠近河的地方,那儿今天还有一棵200多年大槐树,”“曹雪芹是通过拔旗归营的途径来到香山的,住正白旗。”
1971年4月4日,住在正白旗村39号的北京市第27中学退休教师舒成勋的老伴在自家墙壁内发现布满诗文的墨迹,认为与曹雪芹有关,经市文物局派人考察,确定有诗文8首。1977年秋天,住在北京城内的一位名叫张兴的工人,在其家中发现一对黄松木书箱,书箱上的墨迹与舒成勋家题壁诗中的笔法意态完全一样。为此,红学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对于“曹雪芹在香山黄叶村著书,建立曹雪芹纪念馆”的意见和建议表示一致赞同。
1983年7月至12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中国曹雪芹研究会与市园林局、北京植物园共同组织筹建了国内第一座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纪念馆坐落在北京西郊香山脚下的北京植物园黄叶村绚秋苑景区内,占地面积1.06公顷。由入口区、山村和纪念馆展室三部分组成。入口区有一座曹雪芹坐姿雕像,为玻璃钢材质,高2.4米,曹雪芹手握书卷,凝视远方。黄叶村内依照曹雪芹好友诗文中描述的山村野趣、田园风光意境而建造。黄叶村景区原是一座清代院落,周围有清代碉楼、河墙、佐领院、箭亭、箭场的基址和古井等,院落门前有3株古槐,其中的1株“歪脖子古槐"与周围景观酷似曹雪芹当年著书《石头记》的生活环境,与传说中描写的“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流水野芹麻”景物相近,院内有一木影壁和两排灰砖瓦顶旗下老屋。施工中对已破旧不堪的房屋做了保护性修缮,对后排已倒塌的旗下老屋进行了复建。曹雪芹纪念馆分四进院落,共保留房屋28间,5个展室分别展示了曹雪芹的家世、个人经历和写作《红楼梦》的成就、影响以及研究成果。展品共486件,达到实物与图片有机地结合,涉及《石头记》的环境模型,曹雪芹的书箱,《南鹞北鸢考工志》双钩摹本等复制品,与曹雪芹纪念馆(原宅院)有关的史料,曹雪芹的家谱、地契、碑文、拓片,研究曹雪芹故居问题的论文,《红楼梦》的几种版本等展板320平方米。全国政协委员爱新觉罗·溥杰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1984年4月22日,曹雪芹纪念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和中央有关部门、北京市的领导和各方面专家、学者、教授、社会知名人士1000余人出席开馆仪式。叶飞、张爱萍、周汝昌分别为纪念馆剪彩、揭匾,中国曹雪芹研究会会长胡德平致辞。开馆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北京市领导张健民等到馆视察,肯定了曹雪芹纪念馆建成后对弘扬祖国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都具有很大的意义。曹雪芹纪念馆的建成,为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直观的史料,使文学巨匠曹雪芹的一生真实、完整、准确地再现于人们眼前。
(李 强 石宪友)
1971年4月4日,住在正白旗村39号的北京市第27中学退休教师舒成勋的老伴在自家墙壁内发现布满诗文的墨迹,认为与曹雪芹有关,经市文物局派人考察,确定有诗文8首。1977年秋天,住在北京城内的一位名叫张兴的工人,在其家中发现一对黄松木书箱,书箱上的墨迹与舒成勋家题壁诗中的笔法意态完全一样。为此,红学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对于“曹雪芹在香山黄叶村著书,建立曹雪芹纪念馆”的意见和建议表示一致赞同。
1983年7月至12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中国曹雪芹研究会与市园林局、北京植物园共同组织筹建了国内第一座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纪念馆坐落在北京西郊香山脚下的北京植物园黄叶村绚秋苑景区内,占地面积1.06公顷。由入口区、山村和纪念馆展室三部分组成。入口区有一座曹雪芹坐姿雕像,为玻璃钢材质,高2.4米,曹雪芹手握书卷,凝视远方。黄叶村内依照曹雪芹好友诗文中描述的山村野趣、田园风光意境而建造。黄叶村景区原是一座清代院落,周围有清代碉楼、河墙、佐领院、箭亭、箭场的基址和古井等,院落门前有3株古槐,其中的1株“歪脖子古槐"与周围景观酷似曹雪芹当年著书《石头记》的生活环境,与传说中描写的“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流水野芹麻”景物相近,院内有一木影壁和两排灰砖瓦顶旗下老屋。施工中对已破旧不堪的房屋做了保护性修缮,对后排已倒塌的旗下老屋进行了复建。曹雪芹纪念馆分四进院落,共保留房屋28间,5个展室分别展示了曹雪芹的家世、个人经历和写作《红楼梦》的成就、影响以及研究成果。展品共486件,达到实物与图片有机地结合,涉及《石头记》的环境模型,曹雪芹的书箱,《南鹞北鸢考工志》双钩摹本等复制品,与曹雪芹纪念馆(原宅院)有关的史料,曹雪芹的家谱、地契、碑文、拓片,研究曹雪芹故居问题的论文,《红楼梦》的几种版本等展板320平方米。全国政协委员爱新觉罗·溥杰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1984年4月22日,曹雪芹纪念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和中央有关部门、北京市的领导和各方面专家、学者、教授、社会知名人士1000余人出席开馆仪式。叶飞、张爱萍、周汝昌分别为纪念馆剪彩、揭匾,中国曹雪芹研究会会长胡德平致辞。开馆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北京市领导张健民等到馆视察,肯定了曹雪芹纪念馆建成后对弘扬祖国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都具有很大的意义。曹雪芹纪念馆的建成,为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直观的史料,使文学巨匠曹雪芹的一生真实、完整、准确地再现于人们眼前。
(李 强 石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