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中山公园之来自圆明园的石头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说到中山公园的名石,大家都知道它们大多来自圆明园,但要想把它们的来历说个详细,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石头的故事。
1914年前后,朱启钤在主持将明清社稷坛改建为中央公园过程中,使用了不少圆明园遗址的石料,还陆续运来了4座镌刻有乾隆皇帝题字的观赏奇石,这就是著名的搴芝石、绘月石、青云片石和青莲朵石。
先说说这“搴芝”与“绘月”。“搴”读音为“千”,是拔的意思,乾隆皇帝取“搴芝”命名正是寓意此石如从天庭拔得的一棵灵芝;绘月石有半月形的孔洞,夜晚时月光透过孔洞可在地面投射出月牙状的光影,因而被乾隆皇帝命名为“绘月”。这两块奇石原先都安放在圆明园东部长春园含经堂淳化轩的庭院里。这含经堂位于湖心岛上,是长春园的核心建筑群,也是乾隆皇帝藏书的地方。《四库全书》精缩本《四库全书荟要》12000卷,就藏在含经堂霞翥楼的味腴书室。含经堂后院的淳化轩,收藏着北宋淳化三年皇家刻印的字帖集《淳化阁帖》,收录有古代帝王及王羲之等名家书法作品共10卷420幅。乾隆皇帝还将《淳化阁帖》翻刻成144块石版,镶嵌在淳化轩两翼的24间回廊里,他在《题淳化轩》诗中说,“如翼两廊砌帖版……展屏太湖得怪石”。1914年,朱启钤将搴芝石运到中央公园,安放在五色土西边的宰牲亭前;1919年,镌有乾隆题字的绘月石,被运到中央公园,安放在水榭北边小岛上的四宜轩旁。
青云片,是长达一丈的青色巨石,势若一片腾飞的云霞,因而被乾隆皇帝命名为“青云片”。明代天启年间,有位酷爱奇石的京官米万钟,在京西大房山得到了大青小青两块巨石,本想运到位于海淀的私家花园“勺园”,因被魏忠贤迫害罢官而中止,将巨石弃于良乡道旁达百余年。乾隆皇帝去易县西陵祭祖途中,发现了这两块巨石,他将三丈长的大青石命名为“青芝岫”,运到清漪园(今颐和园)万寿山脚下的乐寿堂,将一丈长的小青石命名为“青云片”,运到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别有洞天”景区里的时赏斋。乾隆皇帝有《时赏斋》诗句:“当门湖石秀屏横,坐喜松阴满砌清”,吟咏的石头屏风就是这块青云片巨石。1925年,青云片被运到中央公园,安放在来今雨轩长廊西边的路旁,1971年,又移至来今雨轩南边现在的位置。
青莲朵,是乾隆皇帝得自杭州的南宋名石。1751年,乾隆皇帝首次下江南时,慕名到南宋故都杭州德寿宫遗址,去寻访一块刻有梅树和芙蓉石的“梅石碑”。乾隆皇帝见梅石碑画面已经模糊,旁边的梅树已经枯萎,只有那状若莲花盛开的芙蓉石,尚自孤寂地依傍在古碑侧畔。乾隆皇帝颇生感慨,将芙蓉石抚摸良久。不料蓄意献媚的地方官,随后就将芙蓉石用船运到北京。乾隆皇帝说,他当时没想带走此石,既然运来了又不易退回,只好收下,安放在圆明园长春园里的茜园太虚室老松树下,并改其名为“青莲朵”。他有一首《题太虚室》诗说:“飞来德寿青莲朵,辞却梅英伴老松”。1927年,青莲朵被运到中央公园,安放在五色土祭坛西门外的小山坡下。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一场暴虐的大火,焚毁了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而在纵火之前对园内珍藏珠宝的劫掠,以及纵火之后对幸存的亭台楼阁、古树名木、奇石碑刻的盗卖,更使这座昔日皇家行宫的富丽奢华荡然无存。1914年,末代皇帝溥仪的小朝廷内务府,因为经费不足,将圆明园遗留的奇石碑刻和石雕石材以一元钱一马车的价格出卖,还有各方权贵连这一元钱也不肯出,强行前来拆运。有史料说,那时每天前来圆明园装运石头的马车有几百辆,持续装运了三十多年。在我们对当年那场浩劫扼腕唏嘘时,不禁赞叹起朱启钤的深谋远略:若不是他在建园之初将这些奇石运来,恐怕它们也终将不知所终了吧,朱先生当年以装点园林景观之名,行保护圆明园遗迹之实,着实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