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斋宫无梁殿前的月台

斋宫无梁殿前有宽阔的月台,月台上靠北面的一座小石亭称为“斋戒铜人亭”。每当皇帝来天坛斋宫斋戒时,要在石亭中安放一尊铜铸人像,这就是斋戒铜人。斋戒铜人高0.5米,手执简书上写“致斋三日”。斋戒铜人的设置始自明朝初年。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十二月,朱元璋下令叫礼部铸造斋戒铜人,他对礼部尚书陶凯说:“凡致斋之期则置朕前,应朕心有所警者,不敢放也”。从那以后皇帝大祀斋戒时把斋戒铜人安放在皇帝的身边就成了定例,直到清代依然如此。乾隆皇帝在他斋戒期间所写的《斋宫御制诗》中多次提到斋戒铜人:“迁坐御斋 宫,犹惧吾心弛。铜人如师保,屋漏十手指”;“颙若对铜人,如临师保同”。

根据清代所留下的铜人,有三种形象,其中两个是文官打扮,据说一个是唐朝有名的谏臣魏征,他以敢于向皇帝进谏著称。在他死后,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怀念他,留下一段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