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来今雨轩的1919年
19世纪末的中国发生了深刻变化。少年中国学会应运而生,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出现的最重要的社团之一,它会员最多(达到120人)、分布最广(国内大城市及德、美、英、日)、历史最长(存在7年)、影响最大,聚集了青年学子和其他社团中的许多精英分子。中山公园见证了这一重要社团的成立和成长。1918年6月30日,由李大钊、王光祈、曾琦等七人在中山公园发起组建少年中国学会。此后,经过长达一年的酝酿与筹备,1919年7月1日正式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
根据李大钊等人提议:"本学会宗旨,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学会的信条是:"一、奋斗,二、实践,三、坚忍,四、俭朴。"李大钊曾介绍毛泽东、赵世炎、张闻天、恽代英等人加入学会。
毛泽东曾回忆加入学会的情景:“我数年来的梦想新社会生活,而没有办法。七年(1918年)春季,想邀数朋友在省城对岸岳麓山设工读同志会,从事半耕半读……今春回湘,再发生这种想象,乃有在岳麓山建设新村的计议。”“一边读书、一边工作的‘工读主义’,是一种创造性的新生活;这种新生活,是创造新社会必需的细胞。”那一年,少年毛泽东接到少年中国学会印制的一份“‘少中’会员终身志业调查表”,从此毛泽东走上一条为信仰追求终身,为人民、为民族谋幸福、谋解放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革命道路。
“少年中国学会”创刊《少年中国》月刊,李大钊编辑主任,康白情为副主任,王光祈任会计并负责“学会消息”栏。学会成立一周年时,有会员75人,《少年中国》和《少年世界》两种月刊,每期各都发行5000册,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印制和发行。
少年中国学会在成立一年之后,不但和别的社团联合起来,形成了统一战线,在任务和工作方面也渐渐地由朦胧而显明,比先前更实际更具体。少年中国学会的会员中有许多共产主义者,并且担负着少年中国学会的领导任务,这对于“五四运动”起到了帮助和推进的作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社会团体,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