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公园里一块不同寻常的石刻

香山您可能经常游览,但是在南山坡上有一处不太好找的石刻,不知道您是否注意过?在石刻上有一个大大的“梅”字,色青质坚,整石高约4.5米,掩映在青山红叶之间。这个“梅”字是谁刻下的?

从石刻下方的署名“兰芳”二字和题记,我们得知了石刻的来历,题记为诗人李释戡所书:壬戌三月二十有四日,肃紫亭、齐如山、梅兰芳、王幼卿、李释戡同来,兰芳写梅,释戡题记。香山游者虽多,未必遂登此石,亦足以自豪矣。”原来是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与他的友人一起登香山时,一时兴起,留下的墨宝。

这一时兴起不要紧,写下一个“梅”字可不便宜,价值一万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正值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慈善家熊希龄先生,为收养因河北水灾遗留的孤儿创办香山慈幼院,筹措办学经费,他闻知此事便借机发挥,要惩罚梅先生在香山搞一场义演。

这一天,熊希龄先生专程去拜访了梅先生。刚刚落座就开门见山地说:“好啊,不经公园管理方同意,就擅自在园林胜迹私自刻字,如何解释?”梅兰芳自知理亏,连连道歉:“望熊公原谅。”熊先生立即抓住把柄说:“现在木已成舟,光认错是无法弥补了。”梅先生听出这话中的弦外之音,忙笑着说:“愿听候处置。”熊先生说出想法,梅先生欣然同意。

梅兰芳要在香山义演的消息,像一阵风似的迅速传开。人们奔走相告,谁不愿亲眼看看这位艺术大师的精湛表演。演出当天,就在香山静宜园的东宫门内,临时搭起的露天舞台上,演出了他的拿手好戏《宇宙锋》。博得大家一阵又一阵的满堂彩,这掌声和喝彩声不仅是为精湛的唱腔和身段,更是为艺术家的一片爱国爱人民的深情喝彩。

这场演出,最终由达官显贵们交付了一万一千元的收入,梅先生将全部钱款都捐给了香山慈幼院,解决了熊希龄的燃眉之急。一块石刻,两位著名的爱国人士,在香山成就一场精彩的义演,这背后是每一名中国人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