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祭祀用灯的趣谈二三事

明清时期每年的冬至日皇帝都要在天坛圜丘坛举行隆重的祭天祀典,正月上辛日在祈谷坛举行祈谷典礼,行礼时间为“日出前七刻”,大约相当于现代时间的凌晨4点左右。典礼中皇帝率文武百官要按照严格的礼仪程序完成祀典的各项议程。

皇帝在祭祀前要在斋宫进行斋戒,斋宫内的照明永登为悬挂的“六角宫灯”,宫灯共有六个面,每个面施以绢,绢画绘画,灯下垂穗,六角宫灯常作为皇家的起居用灯。

在连接天坛各主要建筑的陛路两侧用于照明的灯为“戳灯”,其高约2米,柱径约10厘米,柱上端有木托盘,盘上置六边形木灯罩,内糊红纸,内插三两重黄蜡,灯柱直接插入带圆孔的石座上,其主要是用于陛路和坛面照明用灯。

在皇帝临坛的一些道路两侧还有用灯曰“插灯”。其形状与戳灯同,唯下端置铁钎可直接插入地面而不用石座,用闭收存,它也用于一般的门道照明。

皇帝在祭天行礼时殿内陈设用灯有“座灯”,皇帝诣坛行礼时,有“提灯”。引导皇帝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