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3天,市属11家公园迎客190万
小长假三天,气温的小幅的走低,丝毫没有影响游客市民踏青赏花的热情,截至6日16时,市属公园“清明踏青 春色满园”清明节主题游园活动共迎来190万游客市民,比节前预测人数增加10万。
小长假三天,市属公园游客接待量分别为56万人次、69万人次与65万人次。据市公园管理中心实时播报显示:清明节期间,10时、12时、14时、16时的在园平均游客量分别为8.2万、14.8万、19.5万和14.4万,同比往年较为平均。4月5日14时,实时在园人数达22.2万人,首次突破20万,刷新清明假日在园人数历史记录。
小长假期间:
——玉渊潭的樱花、植物园的桃花受到了赏花游客的热捧,游客接待量分别达到38万、21.75万人次;
——颐和园、天坛、北海等皇家园林因厚重文化底蕴与满园春色成为旅游者的重要目的地,分别接待26万、20万、17.6万人次;
——景山万春亭、香山香炉峰等吸引了大批京城登高、探春的游客市民。
——北京动物园游客接待量达到18万人次,熊猫馆的游客密集度较高,陶然亭公园、中山公园、紫竹院公园全天都保持在舒适状态。
——中国园林博物馆游客接待量达1.3万人次。
新增百万春花,赏花热度持续攀升
玉渊潭赏樱花,北京植物园看桃花,陶然亭观海棠、天坛公园拍二月兰……市属公园内迎来了今春最大的赏花潮。此外颐和园、北海公园的西府海棠、中山公园梅花、香山公园杏花也纷纷进入最佳观赏期,赏花人络绎不绝,各大景区人头攒动。
今春,市属各大公园新近增加了“百万春花”,其中有香山的“山花王”花毛茛,中山公园的郁金香,玉渊潭公园的天竺葵、三色堇、木茼蒿等草花,为各大公园的春色增加了更加靓丽的色彩。
传统文化活动为假日增添文化韵味
在赏花踏青之余,市属公园为游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天坛公园推出清明节祭祀乐专场,用以缅怀先贤并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意;玉渊潭公园组织游客在樱花树下体验“牵钩”——这种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传统拔河游戏;陶然亭公园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石”墓为前来祭扫的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团体提供温馨服务;北京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指导小朋友画纸鸢……传统节日里,公园的春色中增添了浓浓文化韵味。
文明游园形成和谐假日
假日期间,各大公园的职工加班加点,在热点景区与游客密集区域设立41个现场指挥部,现场安排公园护园队、管理人员、公园志愿者、公安武警等现场疏导人员5000余人,确保门区秩序井然,人流密度分布平均,流畅性好。
假日期间,市属11家公园共受理非紧急救助服务项12.2万件。其中现场咨询、指路引导、发放游览图、帮扶项目(寻人寻物、提供轮椅、义务讲解)等,最受欢迎,提高了公园的服务保障能力,有效地疏解了人流,达到畅游公园的目的。
为服务和便利游客踏青赏花,市属公园重点在答疑指路、义务讲解、帮扶老弱、赏花护绿、绿色出行等方面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各公园每日安排公园志愿者500余人次。玉渊潭公园职工全部停休,并加大志愿服务力量,在全园设立12面高达3米的标志性旗帜作为“爱心加油站”,组织高校志愿者150多名人员值守、巡视,集中对攀爬树木、拉花拍照等不文明游园行为进行引导和劝阻;香山公园举行学雷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秩序引导等服务。
游客市民积极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相较其它公园,紧挨公交、地铁的公园门区,如颐和园北宫门、天坛公园东门、玉渊潭公园西门、北海公园北门、动物园南门,人流更加密集,且较早进入客流高峰期。
重磅春花悉数亮相,春花观赏季持续至5月中
以清明节为标志,早樱、山杏、山桃等早春花卉集中进入盛花期,从本周起晚樱、丁香、碧桃将进入到最佳观赏期。
预计在未来一周,玉渊潭近千株晚樱将陆续进入最佳观赏期。晚樱花瓣全部是重瓣,开花时,密密匝匝,缀满枝头,似绯云绛雪,较早樱更加绚烂。除了观赏樱花,目前玉渊潭东北大堤景区和樱花园“樱棠春晓”景点以西成片不同品种的海棠已经盛开,白色的淡素雅洁,粉色的宛如绯云,恰似胭脂点点。
本周,主题为“香之恋”香山公园的山花观赏活动将开始。中山公园的郁金香、景山公园的牡丹、芍药等“一园一品”晚春花卉活动也将陆续亮相。天坛公园的二月兰花期可到五月中旬,游客可到天坛感受都市中的郊野氛围。
市公园管理中心将围绕公园春花形成的景观,每逢周五(周四晚发稿)推出“北京公园花信风向标”游园赏花播报,游客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及“畅游公园”政务微博提前了解公园花期,依个人喜好“自助游赏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