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公园“端阳思贤”主题游园活动拉开帷幕

本周末端午小长假来临,市属11家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将举办“端阳思贤”主题游园会,包括“端午节俗体验、公园文化展览、赏花绿色消夏”三大类、25项游园活动,为游客提供体验节日传统文化的绝佳好去处。

 

一、端午节俗体验游

近年来,在端午节逛公园不仅是现代人群感受初夏节气的放松之选,从爱国纪念和传统民俗而言,北京市属公园也有着不少名副其实的“端午故事”,念先贤典故、赏古树古乐、制香粽香囊,在小长假期间收获一份初夏的端午感悟。

——【端午历史】

陶然亭公园开展的端午缅怀活动成为公园中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首选。在华夏名亭园内,有一处专门纪念屈原的独醒亭景区。69日,在独醒亭屈原雕像前,工作人员将身着汉服进行十番乐表演,宣读祭词,并向屈原(雕像)敬献花篮,举行屈原祭祀仪式。

6911日,陶然亭公园将开展以“诗情端午 吉满陶然”为主题的端午系列文化活动,还包括:第十一届陶然端午活动启动仪式暨获奖诗歌颁奖典礼、公园南湖赛龙舟、舞狮表演、端午民俗知识展板等,传承端午文化,使游客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市民的爱国情怀。

——【端午植物】

天坛坛域开阔,植被广布,夏季暑热来临时,园内气温比园外低3~4度左右。天坛古柏有3500余株,其中一株饱经岁月沧桑,遒劲枝干直指青天,看上去如同古人向苍天发问。联想到屈原伟大爱国诗篇《天问》,人们将该古树命名为“屈子问天柏”,以铭记屈原,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北京动物园牡丹亭区域种植菖蒲、芦苇、香蒲、品种荷、睡莲、芡实、王莲水生植物品种共计 13种,其中菖蒲为端午节时古人用来辟邪驱毒的五瑞之一。游客到陶然亭、玉渊潭还能亲自感受下端午植物的魅力:陶然亭公园邀请民俗艺术家在水榭广场进行非遗手工艺品现场制作,可以插艾叶、挂菖蒲;玉渊潭公园举办端午植物识别、包粽子大赛等科普主题活动。

——【端午民俗】

在端午小长假,人们不妨来到天坛公园“摸壁睹墅”,感受皇家坛庙曾经特有端午民俗。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开始北京就有端午游天坛的民俗,人们认为在端午节到“至阳之地”天坛,可以避免五毒邪湿之气。所以端午一清早,人们便进入神乐署(当时叫神乐观)摸影壁,同时携带雄黄酒、玫瑰饼、五毒饼及应时鲜果,观园中美景,品节令美食。

中国园林博物馆,还将举办“端午话非遗——老北京的端午节”民俗讲座,游客一起制作端午节民俗配饰“五彩缯”,并体验民俗工艺蓝印花布蓝染工程。

 

二、公园文化展览游

园林古建中的特色展览为游客在夏日节日中提供一份凉爽的绿色文化体验,是热门公园的“冷门活动”。小长假期间,包括文物展、书画展、摄影展等多类文化展览在市属公园举办。如:天坛公园北神厨“两朝帝师翁同龢及翁氏家族文物特展”、颐和园扮戏楼“豫园馆藏海派书画名家作品展”、北海公园团城“御苑建园850周年回顾展”、香山公园碧云寺“孙中山、宋庆龄主题展”、紫竹院公园行宫“紫竹院历史文化展”、景山公园“景山牡丹摄影作品展”等(更多展览详见表格附件)。

 

三、赏花绿色消夏游

热天逛公园也有“凉快处”。 倍受游客喜爱的北京植物园“水杉林喷雾”,既是著名景观又是消夏纳凉的理想景区,端午期间10点至15点开放。

中山公园南门东西两侧是1924年兴建的271间长廊,将水榭、来今雨轩旧址、唐花坞、兰亭八柱亭等南部主要景点贯穿连接,便于游客迤逦穿行,在夏季里遮荫休息,怡然休憩间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此外,“夏季花卉展”端午期间在唐花坞开幕,展出霸王树、沙漠玫瑰、澳洲杉、垂吊海棠等花卉30余种、1500余盆。

公园水面为市民游客纳凉泛舟提供了场所。颐和园、北海、中山、陶然亭、紫竹院、玉渊潭等六家市属公园新增游船百余条,近1800条游船伴游客市民端午泛舟。分别成立水上安全救护队,配备21条救护艇,保障游客水面活动安全。

除了水上活动,很多别致的景区也适合游客节日游览。颐和园谐趣园已经能看到菖蒲、水芹等水生植物,既能赏景消夏,又能观赏锦鲤,看黑天鹅一家安逸游弋。

 

67,市公园管理中心在北京市园林学校举行第四届“安康杯”安全技能季赛,为端午节日游园进行岗位安全演习。节日期间,市属公园将在原有122个售票窗口的基础上,视情况增加窗口、临时售票车共50处,并在售票区域安排志愿者进行疏导问询。

设置单行游园路线。当游客数量在同一时间接近最大承载量时,将在核心景区景点、室内展区门区、园林岛屿游览坡道、重要地段桥梁等处,开设29条单向游园通行线路,以保证人流高峰时段的游览秩序。

增设安全疏导牌示。新增假日游园疏导牌示300块,累计达1400块安全疏导牌示,布置在重要门区、景区、活动场所等处。

加强现场疏导力量。在重要景区和人流密集区,设立41处现场分指挥部,并安排现场疏导人员近3700名,主要由公园护园队、管理人员、公园志愿者、公安武警等人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