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公园百万游客过端午——节日传统文化、民俗典故技艺焕发生机
今天是端午节,虽然偶有小雨,但市属各公园端午节的纪念游园活动仍在持续开展。下午天气放晴,游客参与感受传统节日、游园文化的热情持续升高。
据市公园管理中心发布:端午假期三天,市属公园及园博馆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呈现:外埠旅游团队多、参与端午活动的家庭游多、青少年小游客多、晨练市民多的特点。其中,接待量位列前三的公园分别是:颐和园21.3万、天坛18.7万、动物园16.5万。陶然亭公园端午文化活动接待游客11万人次,仅次于北海公园位列第五。市属公园通过增加售票窗口、增设入园通道、在热点景区集中时段及时开启单行线,开启无障碍设施等措施有效疏解并保障游客安全有序游园。
各大公园在节中迎来43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高峰,全天4个监测时点的实时在园游客量都在10万人次。据了解:每日入园高峰基本出现在10点至14点,各公园又有所不同:动物园、颐和园游客多集中在中午前后;北海、中山、景山地处核心区,游客下午增幅较大,且持续到下午5点;天坛公园全天候、各时点游客都较平均,在园人数2万人左右;陶然亭公园端午系列活动丰富多彩,晨练市民又较多,全天各时点的游客始终在1万人左右;香山、植物园的主要景区一早就迎来不少游客。
游园缅怀先贤,感受爱国情怀
端午小长假的晴雨天儿使得气温适宜,室外游园舒适度很高,多云和小雨天气也仿佛在祭奠爱国诗人屈原。近百万游客通过端午游园参与和感受民族、国家、自身的节日洗礼。
在陶然亭公园华夏名亭园的独醒亭景区,每天都迎来不少市民游客到公园缅怀历史,纪念观瞻屈原雕像,不时有游客在景区湖泊及屈原雕像前献花,也时常听到朗诵纪念诗词。公园的讲解员在现场义务提供历史典故、景区概括及节日民俗的现场讲解,带领游客朋友逐一参观:《橘颂》壁画、摩崖石刻以及独醒亭,并为大家讲述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与游客共同过端午、忆屈原,传承和传播端午传统文化。
端午小长假期间,天坛公园雅乐中心推出“神乐之旅”端午专场音乐会,为游客演奏祭祀乐,延续传承中华礼乐文化,追念先贤,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此外,市属各公园在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游爱国教育。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香山公园双清别墅,红领巾小导游在上下展室为广大游客讲述红色历史知识,体验红色旅游,在节日期间接受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公园汇聚“端午文化庙会”,节日民俗吸引游客
北京市属各公园特别将端午的传统要素与公园的园林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极具特色的端午游园项目,包含非遗体验、生态科普、文化创意、展览讲座等方式,将端午节在植物习性、人物典故、历史文化方面的丰富度、原汁味、原真性,调剂成广大游客参与品尝、乐在其中的传统节庆文化大餐。
市公园管理中心发挥市属各公园及园博馆寓教于乐、传播文化的窗口平台作用,邀请八方游客共同参与主题游园活动,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并传承一年一度的节日情怀和传统文化。如:
陶然亭公园邀请民俗艺术家教孩子制作非遗手工艺品——钟馗像,体验传统民俗的魅力(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家家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中国园林博物馆以“端午”节庆文化为主题,推出集非遗产品和民俗、文物为一体的佳节体验活动。在非遗项目传承人指导下,体验制作端午五毒雄鸡、端午五色虎、宫廷蜡果、五福捧寿风筝、钟馗版画拓印等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一件件精致的小物件,寻找现代时光中的传统端午。
玉渊潭公园包粽子比赛、制作迷你“小龙舟”,识菖蒲、挂蛋兜、佩香囊等传统文化及科普活动,增加亲子交流,为游客展现端午的“植物情节”。
香山公园的特色粽型香囊配饰、祈福香袋,颐和园的艾草丝绸香包、植物园的草木染香囊等公园里的节日主题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成为与“粽”不同的节日礼物。端午节后仍将持续推出,伴游客度过美好夏日。
端阳节里赛龙舟。端午假期的凉爽天气使公园游船更受欢迎,颐和园、北海、紫竹院等公园游船出租率都在80%。今天是“端午节”正日子,市属公园的龙船、游船又迎来一轮高峰,摆渡大龙舟与多样小船荡舟湖面,形式端午节的一幅生动画面。
市属公园夏日科普迎“芒种”
端午过后,市属公园里已是一番明媚的夏日景观。北京植物园湖区睡莲、宿根园百合等丰富的花草进入最佳观赏期;香山公园内枫林村、知松园、佳日园等处,白晶菊、大花飞燕草、金莲花、角堇等花卉美丽绽放;玉渊潭公园樱花小湖已是水草丰茂,鱼鸟栖息,翠鸟、鸳鸯、野鸭,菖蒲、芦苇、香蒲等20余种水生植物及鸟类已将小湖装点成城市中的生态乐园,今年首次种植的无尽夏正处于盛花期。
“六一”儿童节马上到来,公园里的许多主题文创产品、科普活动和消夏纳凉活动将持续举办。如:颐和园第二届文创产品展、动物园“争做文明好少年”亲子绘彩蛋、香山红色游、园博馆的彩绘五色端午虎、五毒雄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