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简介

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机构改革的精神,2006年3月1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对外宣布正式成立。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为市政府直属相当正局级事业单位,负责市属公园及其他所属机构人、财、物管理。负责市属公园和其他所属机构的规划、建设、管理、保护、服务、科技工作,并实施监督,以及财务管理和审计、劳动人事、安全保卫等工作。      中心内设办公室、计划财务处、综合管理处、服务管理处、安全保卫处、组织人事处、老干部处、宣传处、科技处九个处室和纪委。下辖颐和园管理处、天坛公园管理处、北海公园管理处、景山公园管理处、中山公园管理处、香山公园管理处、北京植物园管理处、北京动物园管理处、紫竹院公园管理处、玉渊潭公园管理处、陶然亭公园管理处、北京市园林学校、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中心党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十五个直属单位,其中,北京市园林学校、公园中心党校为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其余均为差额预算事业单位。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成立以后结合工作实际,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所辖单位的科学化管理,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创建全国公园典范将北京公园建设成为世界名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一、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弘历经十余年土木之功,建成清漪园(颐和园)。公元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公元1886年重建,并于1888年改园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到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的野蛮抢掠和破坏,1903年重新修复。      颐和园按其园林布局可分为前山前湖建筑与后山后湖建筑两大部分。全园总面积近三百公顷,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的崇高评价荣列《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的文化瑰宝。      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最佳示范点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颐和园是服务于当今时代的博物馆式皇家园林,是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更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二、天坛公园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祭天祈谷大典的祭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占地273公顷,现有面积200公顷左右,建筑布局呈“回”字形,有垣墙两重,形成内、外两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有祈年殿、回音壁、圜丘、斋宫、神乐署、回音壁、三音石、长廊、七星石、万寿亭和古柏等名胜古迹。    天坛文化涉及哲学、政治、伦理、宗教、历法、天文、建筑、音乐、舞蹈、礼仪等方方面面,早在周朝(公元前十一世纪--前256年),郊祀天地就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祀典,伴随我们古老民族的历史,祭天文化也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过程,天坛作为这种深远文化的象征,体现了古人在天文历法、礼仪音乐、建筑艺术及思维意识等方面的伟大成就。    天坛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AAAAA级旅游区(点)。天坛公园是市公园管理中心直属公园。    三、北海公园    北海位于北京城的中心,占地总面积为68.2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积38.9万平方米,陆地面积29.3万平方米,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西岸景区组成。1925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市人民政府评定为“北京旅游之最—世界上建园最早的皇城御苑”。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颁布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区(点)AAAA级单位。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公园”。    四、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地处北京交通枢纽,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占地面积约90公顷,饲养展出动物近500种(海洋馆除外)5000多只,年游客接待量近700万人次。    北京动物园源于清光绪32年(公元1906年)的农事实验场。初时饲养动物80余种,占地1.5公顷,俗称“万牲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动物园的面貌日新月异,50-60年代建成熊猫馆、狮虎山、河马馆、犀牛馆、长颈鹿馆、象房、熊山;70-80年代建成两栖爬行馆、海兽馆、小型动物园、稚鸡苑、夜行动物馆;90年代建成新大熊猫馆、金丝猴馆、猩猩馆、热带小猴馆、新犀牛河马馆、新象馆、鸟苑等,至今已营建动物馆舍40余处,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1999年3月,世界内陆最大的海洋馆的开放,将我园动物的种数增加了近千种。    近些年,北京动物园仍在发展建设之中,并于2001-2002年顺利通过ISO9001、ISO14001和OHSAS 18001三个体系的认证。这里四季常青,三季花香,绿化面积近4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57%,造型各异的馆舍掩映在碧水绿茵之间,挺拔婀娜的杨柳成荫蔽日,使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焕发了无限生机,它将以更加丰富的展览内容,优美的环境,周到的服务迎接国内外广大的游人。    五、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以纪念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得名,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远在辽金时代,这里曾是都城东北郊的兴国寺,元代改称万寿兴国寺。一四二一年(明永乐十九)改建为社稷坛,是皇帝祭祀土神(社)和谷神(稷)的地方,清代沿用。一九一四年辟为中央公园,一九二五年为孙中山先生逝世曾在园内拜殿(现中山堂)停放灵柩,一九二八年定为中山公园至今。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树铜像一尊。    全园面积共二十二公顷,以社稷坛为中心,围绕苍松翠柏,遍布名花异卉,点衬着朱栏画栋的殿、亭、廊、榭和名石。园中的古迹建筑有社稷坛、拜殿、戟门、神厨、神库、宰牲亭、习礼亭、兰亭八柱等。园内唐花坞和蕙芳园常年展出应时花卉,并经常举办梅、兰、菊花等专题花展。中华老字号来今雨轩饭庄座落于公园内,并设有儿游船、食品部、、照相部、工艺品部、歌舞厅。    公园几经改造,已成为中外游客喜爱的休息娱乐场所。    六、北京植物园    北京植物园位于西山卧佛寺附近,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集植物科学研究、植物知识普及、游览观赏休憩、种质资源保存、新优植物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植物园。其规划面积400公顷,现已建成开放游览区200公顷,由植物展览区、名胜古迹区,科研区和自然保护区组成。园内引种栽培植物10000余种(含品种)近150万株。    植物展览区分为观赏植物区(专类园)、树木园和温室区三部分。观赏植物区由12个专类园组成,分别为月季园、绚秋苑、碧桃园、牡丹园、芍药园、丁香园、海棠园、木兰园、集秀园(竹园)、宿根花卉园、水生植物园和梅园。树木园由银杏松柏区、槭树蔷薇区、椴树杨柳区、木兰小檗区、悬铃木麻栎区和泡桐白蜡区组成。温室区由热带与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和盆景园组成。热带植物展览温室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植物展览温室,被评为北京九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盆景园主要展示我国各流派盆景的代表作品。月季园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月季专类园,栽培近1000个月季品种。碧桃园是世界上收集碧桃品种最多的专类园,每年春季举办的“北京桃花节”吸引数十万游人前来观赏。    名胜古迹区由卧佛寺、樱桃沟、曹雪芹纪念馆、梁启超墓、隆教寺遗址等组成。卧佛寺始建于唐代,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展示着世界罕见的元代铜铸的释迦牟尼卧像,樱桃沟林木茂密,是规划中的自然保护区。曹雪芹纪念馆展示了曹雪芹的生平及其在西山著书《红楼梦》的场景。    卧佛山庄位于园内,为三星级饭店,内有游泳馆和保龄球馆,对外承接各类会议。    2000 年 1 月植物园被评为首批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2002年3月通过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和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并是首批认证的精品公园,近年来在首都文明行业考评中取得优异成绩。植物园正以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和优秀的文化迎接着国内外宾客。    七、香山公园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西山东麓,距市中心约20公里,是一座历史悠久、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浓郁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面积160余公顷,园内主峰状如香炉而有香炉峰(俗曰鬼见愁)之称,海拔557米。    香山始建于金大定26年(公元1186年),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香山颇受历代帝王喜爱,元、明、清三朝帝王在此营建离宫别苑,作为涉猎、游幸、朝拜、驻跸之所。到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开始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斋、轩、榭、舫、堂、馆、廊、坊,并形成28景,将香山敕名为“静宜园”,名列京西三山五园。    公元1860年和1900年香山先后两次遭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焚毁浩劫,名胜古迹毁于一炬,28景残存无几。中华民国年间,香山被慈幼院占用,军阀显贵租建别墅,多处封闭禁止游览。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迁往香山,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双清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商讨了建国大计,为香山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1956年辟为公园,经过近50年的建设,于 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双清别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碧云寺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香山有各种树木多达20余万株,其中古树5800余株,占北京城区古树总量的四分之一。黄栌十万余株,形成了驰名中外的香山红叶,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    八、景山公园    景山坐落在北京城的中央,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皇宫的屏障,都市中的山林。景山保留着辽代的山,金代的园林格局,元代忽必烈的亲耕田,明代的寿皇殿,清代的五方佛亭。其宫殿是按照皇宫规制建造的,建筑等级之高,园林形态之特殊,历史原貌保持之完整,是其他皇家园林无法媲美的。    13世纪,马可.波罗曾经亲眼看到景山的美丽景致,并做了这样的描述:“离皇宫不远的北面,距围墙一箭远的地方,有一座人造的假山,山高整整一百步,四周长约一点六公里,山上遍栽着美丽的长青树。因为皇帝殿下(忽必烈)一旦得悉哪里有一株好看的树,他就命令人把它连根带土挖起,不管该树多大多重,也要用象运到这座小山上栽种,给这座山添绿增翠,因此这座小山的树木四季长青,并由此得名青山。”    春季的景山,满园鲜花绽放,自古就种植牡丹,元代诗人曾描述:“旧年京国赏春浓,千朵曾开供一丛。”景山现汇集了洛阳、菏泽、甘肃、延安等全国各地的精品牡丹,以及日本牡丹,共有几百个品种。景山虽然有近千年的历史,却仍旧春意盎然,像一位端庄俊美的少年,英姿勃发,热情洋溢地欢迎人们来了解她,欣赏她,赞美她,热爱她。    九、玉渊潭公园    北京市玉渊潭公园位于北京城西,与钓鱼台国宾馆、中华世纪坛相毗邻。面积136.69公顷,其中水域面积61.47公顷,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水阔林丰、风景秀丽。    八百年前,这一带有泉水自地涌出,冬夏不竭,为金中都城北郊有名的游览胜地。清乾隆38年(公元1773年),著名的香山引河治水工程将这里水泽疏浚成湖。    1960年,北京市政府正式定名玉渊潭公园,经过多年的建设,“玉渊亭”、“留春园”、“樱花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游览景区和建筑相继落成,形成了目前以樱花等植物为特色,水景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林。    1983年建成的留春园,位于公园东部,从早春到盛夏花色生香不断。园内大型歌颂生命与青春的壁画、高亭曲廊、雕塑敞厅、山石盆景和杨柳结合的建设手法使留春园成为雕琢精细而完整的老景区。    樱花园位于公园西湖北岸, 1990年建成为当时华北最大的樱花专类园。早在1973年,这里就栽下了象征中日友好的大山樱树,在1980年后赏樱渐渐名声远扬。1989年开始叠山理水,形成鹂樱园、樱棠春晓、樱洲塔影等多个景点,占地25公顷的园中园。目前共有14个品种的樱花:“染井吉野”、“关山”、“山樱”、“杭州早樱”等为陆续从我国东北、山东等地引进。每年四月,园内两千株樱花次第开放,如云似霞,花团锦簇,与初绽的飘逸柳丝、迎春、连翘与海棠等数万株花木竞展芳容,形成浓重而热烈的春色。从1989年起至今已举办十多届的樱花节活动,使京城春游踏青赏樱更为知名。   来到玉渊潭,游客可以林中漫步,健身休闲,泛舟大湖,赏景交友,愉悦身心,感受开阔的清新山水与茂盛的鲜花绿树,尽享都市里的自然风光。    十、陶然亭公园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全园总面积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1952年建园。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其地为燕京名胜,素有“都门胜地”之誉,年代久远,史迹斑驳。闻名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座落在这里。秀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光辉的革命史迹,使她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亭相匹。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们都有文人墨客觞咏的历史,曾现过各领风骚的辉煌时期。   近代的陶然亭,有着光辉的历史篇章。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曾先后来陶然亭进行革命活动。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社”在京成员,集会商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会后在慈悲庵山门外大槐树前合影留念。1920年8月16日,天津“觉悟社”、北京“少年中国学会”等进步团体,在北厅讨论“五四”以后革命斗争的方向以及各团体联合斗争的问题。1921年7、8月间,李大钊通过《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以其夫人金绮新葬于陶然亭畔守夫人墓为名,租赁慈悲庵南房两间,在此进行秘密活动,到1923年间,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常来参加会议。   陶然亭公园,是一座融古建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城市园林。    十一、紫竹院公园    紫竹院公园建于1953年。因园内西北部有明清时期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全园占地700余亩,水面约占三分之一,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有三湖两岛一堤,它是一座幽篁百品,翠竿累万,因竹成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    该园造景模山范水求自然,掇石嶙岣精心安置亭,廊、轩、馆错落有致,修竹花木巧布其间,举目皆如画,四时景宜人。春风暖筱百花舒,夏霭轻舟翠盖浮,秋雨溷芦枫叶艳,冬云映雪映松竹。中部青莲岛上有“八宜轩”、“竹韵景石”;明月岛上有“问月楼”、“箫声醉月”。西部有“跨海东征”、“紫竹垂钓”。南部有“澄碧山房”及儿童乐园。长河北部是独具江南园林特色的“筠石苑”,淡雅、清秀、幽静而别致,有“清凉罨秀”、“江南竹韵”、“竹深荷净”、“友贤山馆”、“绿云轩”、“斑竹麓”、“知弈庐”诸景。    十二、科研所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是北京唯一的市级园林行业综合性研究机构。现有职工157人,科技人员占1/2,其中高级工程师13人,工程师28人。硕士15人。全所共有试验地16公顷,各类温室及保护地大棚近2万平方米。每年可为城市绿化提供大量新优植物和节日花卉。如月季类(藤本月季、丰花月季、树状月季)、崂峪苔草、金叶女贞、矮生一串红、矮牵牛、仙客来、大花蕙兰、垂吊天竺葵等。并可为各大宾馆、饭店提供观赏植物租摆业务。 建所20年来,科研所取得了众多科技成果和奖项,具备扎实的城市园林绿化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储备。在城市园林生态研究、古树名木复壮技术、新优园林植物引种、选种、花卉育种、组培快繁技术、草坪科学管理、新型叶面肥及基质研究、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及科技文献计算机管理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科研所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探索基因转移技术在园林中的应用,并启动花卉种子工程,争取在园林花卉种子的优选、育种、繁种方面有所突破。    园林科研所曾先后与德国、美国、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在园林科技方面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并一直担任全国园林科技信息网的组织协调工作。同时负责编辑出版《北京园林》、《园林科技信息》两种学术期刊。 科研所科实园林设计工程公司,作为北京市新优园林植物中试基地,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及可规模化生产新优节日花卉种苗及成品花卉;为园林病虫害防治部门积极筛选推广新型农药及生物农药,同时为社会提供草坪病害检测诊断技术;中心实验室配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可承担社会需要的土壤营养诊断服务;所设的科望园林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承担全市园林行业科技人员的再教育、园林绿化行业资质等级培训、园林绿化职工职业技能等级培训、鉴定工作,并举办各种园林新技术新讲座。 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光临与合作。    十三、园林学校    北京市园林学校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隶属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一所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坐落在房山区良乡卫星城。占地面积近8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基地以及环境优美的校园和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根据行业和社会的需求,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并举,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并举,校内办学与校外办学并举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办学模式。    在普通中专开设了园林、旅游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四个专业。其中,园林专业是学校的骨干特色专业,设置有园林花卉、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园林植物保护、风景名胜区建设与管理、草坪营造等专业方向;旅游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专业分别设置了中文导游、社区物业管理和野生动物饲养专业方向。目前,在校生1900余人。    此外,学校创办了北京电大工作站和北京市园林教育培训中心。园林学校电大工作站开设园艺学专业大专学历及园林专业本科学历教育。北京市园林教育培训中心,承担为社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职业教育工作。    北京市园林学校数十年来,为首都园林绿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和管理人才,他们现在已成为园林行业的骨干力量,为首都的园林绿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四、中心党校    中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委员会党校为市公园管理中心的直属单位。党校始建于1978年,1983年并入园林学校,1989年11月恢复党校并独立办学。现位于北海公园阐福寺内西北隅,占地面积1560平方米,建筑面积903平方米,共有房屋35间,其中有教室4个,讨论室3个,同时可容纳160人上课。有图书室和阅览室各1个,藏书近3000册。   党校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由中心党委安排的党员干部培训及对公园管理中心直属单位业余党校的业务指导。本校注重科研和调研工作。参与编写教科书并登有本校论文的论文集和刊物、还独自编写了书籍;许多篇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或二等奖、三等奖。    十五、后勤服务中心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保障机关正常办公和职工的正常生活;承担中心机关授权管理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负责机关的资产管理工作;负中心机关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