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看,植物四季的样子”第八期

        时光荏苒,又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冬至大如年,家家家户户都端上了热腾腾的饺子来度过佳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来的一个。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线),北半球则迎来一年中昼至短,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数九的第一天,我国自此迎来了最寒冷的三九天气。植物常常会通过落叶休眠、特殊的叶子结构、降低自身新陈代谢及含水量、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自发热及抗冻蛋白等策略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
        12月21日上午,北京植物园科普中心开展了自然享乐“看,植物四季的样子”第八期活动。活动首先在室内开展,带着“植物如何在寒冷的冬季中生存”这个问题,海仙花老师为孩子们开展了“冬季植物生存策略”的知识讲座。通过一些常见的现象,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秋、冬季节植物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从而让孩子们了解到虽然是在寒冷的冬季,植物的体内还是发生着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接下来是室外观察环节,继续观察和讲解11种目标植物,并在沿途观察了杨树、紫叶小檗、白皮松、郁香忍冬、皱叶荚蒾、水杉、粗榧、华山松等20多种植物花、果、叶、根的冬季形态特征。水杉羽毛状的叶和铃铛一样的果实,让孩子和家长们兴奋不已,并开心的捡拾地上的落叶及果实。
        为了表扬在一年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家庭,我们颁发了全勤奖,并对其他家庭颁发了参与奖,以资鼓励。经过了一年对植物的连续观察和记录之后,孩子和家长们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后来的两眼放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正在发芽、开花,大自然再也不再是陌生的存在,而是与我们的生命紧紧相连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