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公园鸟类科普|北京雨燕

北京最为常见的燕子就是北京雨燕和家燕,除了生物学上分类的不同、外形上的差异,它们的区别还体现在筑巢场所上。家燕主要以普通民居为营巢地,而北京雨燕喜欢在高大建筑上筑巢,因此老北京人给它起了个颇有京味儿的名字——楼燕儿。北京雨燕每只脚的4个脚趾均朝前,这注定了它们不适合在平坦的地面走动,一旦落地就很难再起飞。而北京高大的城楼、庙宇等古建筑高度适合它们滑翔起飞,梁椽交错的建筑结构又形成了一个个狭小、隐蔽的空间,有利于雨燕攀附、孵卵、育雏,还能够有效防御天敌,由此成为了北京雨燕们钟爱的筑巢之所。

作为候鸟,北京雨燕每年从北京出发,一路横跨亚非大陆,途经三十多个国家抵达非洲越冬,之后再返回北京的巢穴,整个过程历时约一百天,往返距离几乎接近于赤道的长度。在这一过程中,它们吃饭、喝水、交配几乎都是在空中进行,而“单半球慢波睡眠”的方式也确保了雨燕即便是睡觉也可以在空中完成。

随着天坛公园在野生动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成功,北京雨燕在祈年殿上空盘旋的景象再度重现,成为北京中轴线南端令人难忘的景象。

北京雨燕

北京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