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公园植物科普|自然界的“绿毯精灵”——涝峪薹(tái)草
涝峪薹草(学名:Carex giraldiana)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莎草科薹草属。它的名字来源于最初被发现的地点——中国陕西省的涝峪山。这种植物虽然名字里带“薹”,但和常见的薹藓完全不同,它叶片直立、质地细腻,株丛紧凑,远看像一片精致的绿色地毯,也被称为“绿毯精灵”。
耐阴性:它能在立交桥下、建筑物背阴面等光照不足的地方生长,甚至比普通草坪更绿更茂密。研究发现,50%的遮光率最适合它的生长,既能避免夏季强光灼伤,又能延长绿期。
耐寒耐热:在零下低温的北方冬季,涝峪薹草依然能保持部分叶片常绿;夏季高温时,只要通风良好,也能正常生长。
抗逆性:对贫瘠土壤、干旱环境有较强的适应力,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是护坡绿化的优选植物。
涝峪薹草在天坛公园的应用场景与优势
林下及古树区绿化:天坛公园古柏区及林荫下光照较弱,涝峪薹草凭借其耐荫性和适应性成为理想选择。其绿期长、耐践踏的特点,既保护古树根系免受过度踩踏,又形成与古建筑相映衬的自然景观。
替代高耗水草坪:相较于传统冷季型草坪,涝峪薹草养护成本低,节水80%,且建植成本每平方米降低30%以上,符合天坛公园“节水园林”理念。
生态修复功能:其根系发达,可有效固土防尘,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为昆虫和小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促进公园生态多样性。
景观优势:它的株型整齐,四季常绿或半常绿,尤其在春季抽穗时,淡黄色的小穗增添了几分野趣,吸引蝴蝶和蜜蜂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