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斋宫丨斋宫春色 花香古韵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的天坛斋宫,是明清两代封建帝王举行祭天祈谷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为保证皇帝安全,斋宫殿宇之中相对少植花木,形成了独特的素净风貌。

民国时期,民国政府曾在斋宫东侧、北侧大量植树,形成柏林。待到了新中国,1978年重修斋宫时,花灌木、玉兰及白皮松等观赏植物纷纷加入其中。80年代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无梁殿前手植的二十株白皮松,现已长成碧玉华盖。

斋宫前玉兰花含苞待放照片

除却绿意殷殷的松柏,来自斋宫北门西侧红墙边的第一抹亮色是蜡梅给的。玉兰花则主要分布于斋宫无梁殿后与寝宫院落,三月春风过处,琼花玉树最是摄人心魄。春日再往后些,便是属于西府海棠的好日子了,四月初的无梁殿,自有娇粉海棠睡未足,摇落一地缤纷的风情。除了洁白的玉兰与娇嫩的海棠,在之后的四月熏风里,斋宫的内河周边,寝宫院落、无梁殿身后还有零星丁香开放,紫、白两色的丁香花穗在斋宫院落织就香云,幽香浮动之间,令东风与人一处沉醉。

这个春天,不妨来斋宫赴一场花事之约,让六百年的红墙作衬,细赏每朵花绘就的斋宫寻芳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