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成林 它们同天坛共享今与古

天坛之美,不止在于木石建筑的凝固史诗之上,也在那扎根于青史长河的森森古木之中。作为天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坛之后,树以松柏”,这些苍苍如盖、蓊郁成林的松柏树,正映照了天坛“苍璧礼天”的观念,呈现出至洁至广的古坛风貌。

天坛松柏图片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园管理委员会即提出对地亩、树木、花卉的养护经营要求,之后内外坛域广植新木,处处绿意蔚然成景,也奠定了天坛以后植树的格局。

1958年,中央提出了“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北京市委又提出了“绿化结合生产”的方针。至此,天坛的植被种植进入高潮期,内有各类树种3万株,形态各异,郁郁葱葱。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这样一篇名为《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课文,记载了1987年一次意义非凡的植树活动。198745日上午,是北京市全民义务植树日。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等来到天坛公园双环万寿亭东侧。那时的天坛公园处处新枝吐绿,邓小平等同志手扶铁锹,在天坛亲自挥汗植下了170棵桧柏。而今朝之天坛,昔日由小平同志参与栽种的“小平树”已亭亭如盖,化作天坛公园的一道绮丽的风景线。

天坛公园古树照片

天坛自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还原坛庙本真,复现园林本貌成了天坛工作的重中之重,与之相衬的举措便是坛域绿地系统的逐步恢复。

遵循“内坛苍璧,外坛郊园”理念,天坛广植柏树与银杏,逐渐形成了内外双环的生态网络。如今,由4.2万株树木构成的古坛花园,内坛有“仪树”、外坛观“海树”,彼此交织成了古木参差隐翠微的典雅园林意境。